在中国园林史上,文人构园的实例屡见不鲜,特别是写意山水园林的日渐成熟,与许多著名画家、诗人、词家的参与密不可分。 常州近园就是典型文人园,诗情画意,流溢于园。 江可群 《近园》 常州近园又名“静园”、“恽家花园”,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市长生巷的常州宾馆之内,是江南地区最具清初明末风格的园林。 近园旧照 为什么说近园是文人园 ? 近园始建于明末,是晚明进士、著名诗文家恽厥初归隐故里时营造的,时称“西园”。 明清鼎革,恽氏子孙誓不入朝做官,以致门庭衰弱。清康熙六年,年仅14岁的恽安宗(恽厥初曾孙),将此园典给告老还乡的江西提学杨兆鲁(字青岩,江苏武进人,顺治九年壬辰邹忠倚榜二甲17名进士)。杨兆鲁又购得龙城书院“注经堂”后废地数亩,加以扩建,历经5年营建,规模远比西园阔大,园主取名“近园”,意谓“近乎是园”。 据说,典给杨兆鲁还有一层意思:据《姓考》载,西汉大臣杨恽子嗣避难毗陵,后以恽为氏,世代相传。恽安宗将此园典给杨兆鲁,看似仍为一家。 杨兆鲁本来就是一个善诗能文的文学家,且有许多文人之友,当时他特邀王石谷为近园构思,还请恽南田和润州诗人笪重光共同参与策划,成为文人构园的一大佳话。 园建成后,杨兆鲁又再邀恽南田、王石谷和笪重光回近园雅集,作画题诗。 据《笪重光年表》:康熙壬子秋,笪重光、恽寿平、王石谷作客毗陵近园,同住四十余日,朝夕论书谈画。石谷为笪重光、恽寿平各作山水两卷,此《竹坞幽居图》恰作于其时。 王石谷《竹坞幽居图》 绢本设色 立轴 近园北面的“西野草堂”傍水而建,可以宴客。 江可群 《近园 · 西野草堂》 向北行是“秋水亭”,一路下去小径往还,清幽自然,极负“远山近水自成趣”的意境,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近园旧照 · 秋水庭 近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精细而雅致,处处体现了“淡语皆有味” 的意境。再看其园林的造景,格局不俗,质朴大方。近园的亭台楼阕等建筑,大多环山绕水,错落有致,非常注重比例的适度。 近园园景 中国园林大师陈从周教授赞曰: “常州缙云,映水一山,崖道、洞壑、磴台,楚楚有致......” 近园之山虽无从考证是何人所作,但也为“早期作品可证”。 世事盛极必有衰,清同治初,近园换主为刘云樵。至光绪年间,又以六万两银价被恽南田后人恽彦琦购得,园林复得,因而重名为“复园”,修葺后又改称“静园”,时人称“恽家花园”。 几百年来,恽氏都和近园有着牵牵绕绕的关联。 近园园景旧照 新中国成立以后,静园收归国有,一度作为机关办公场所。文革后常州宾馆建于此,划园入馆,成了宾馆的小花园。 为抢救近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潘谷西等另行设计,沿园林四周恢复重建部分围墙,与宾馆隔开,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近园面貌。与此同时,市政府也拨款进行修葺,并请刘海粟题写了书额。 1982年,近园升格为江苏省文保单位。 1996年常州宾馆为扩建,将属于保护范围的“恽毓嘉故居”全部拆毁。 2002年,常州宾馆转制经营,为新建宾馆大楼,准备把近园在内包括17、19号院周边控制地带26100平方米土地划为“商业用地”。同年12月,19号恽宅被拆毁。 2013年5月,近园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岌岌可危的老宅 如今的近园只显“萧条”。 近园的历史不亚于一些苏州园林,作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应当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让更多人能了解近园,探访近园,而不是在时光中被人遗忘。 部分文图 丨 网络 近园旧照摘自《记忆龙城——百年常州旧影集》 参考文献: 《常州古园林》邵志强、邵璐 著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中路85号江苏环太湖艺术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