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观中国历史,你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奇才?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31

我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有很多,简单介绍几个:

一、姜尚——年老时才遇到伯乐周文王。

具体多少岁遇到周文王,司马迁的史记当中没有记载,“八十遇文王”“七十二岁拜相”多见于民间传说。姜尚是东海边上的人,他的祖上因为辅佐大禹治水立了很多功劳。夏朝把吕邑赏给了他的祖上。他本姓姜,因为用他的封地为姓,所以又叫吕尚。为什么成为“太公望”呢?姜尚博学多才,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展示,年老的时候在渭水边钓鱼隐居。当时周文王外出打猎遇到了姜尚,两个人非常投缘,周文王说,听我先君太公说“当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因此而兴旺起来。”你就是这个人吧,我先君太公盼望您很久了。所以称他为太公望。姜尚被文王邀请与他同坐一辆车回去,被任命为国师。姜尚先后辅助周文王和武王。周武王灭了商纣王后,把齐国的营丘封给了姜尚。据记载姜尚活儿100多岁才去世。

二、晋文公重耳——62岁即位。

公元前656 年,晋公子重耳在42随时开启了他的悲惨人生,由于受到骊姬之乱的牵连他被迫离开了故乡晋国,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一走就是19个年头。重耳逃亡的第一站是狄国,随行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等人。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重耳后来分别流浪到郑国、楚国、秦国。公元前636 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即位,那年他已经62岁了,称晋文公。即位后,重耳纵横捭阖,于公元前633 年主持践土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三、公孙弘——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第一个受益的儒生。

西汉时期汉武帝时的丞相。他由于家贫,40多岁了才开始学习,主要是学习《春秋》,他60岁的时候才被朝廷征召做了官。当了官后奉命出师西域,回来后把西域的情况向汉武帝做了汇报,他说的不符合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大怒,说他无能。公孙弘活了这么大岁数了,在底层混迹多年,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入汉武帝法眼,于是他找了借口辞官了。过了几年公孙弘有被推荐上去了。这次公孙弘学乖了,汉武帝喜欢什么他做什么,一切言行迎合皇帝的心思。结果官越做越大,最后当了丞相。

三、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苏辙的父亲苏洵,27 岁才知道开始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名落孙山,接着又参加了特殊人才的考试,结果也没通过。这两次考试失败大大刺激了苏洵,他把自己的写的文章都烧了。从此,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过了几年,史载他“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千言。”宋仁宗嘉佑元年, 他带着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拜谒大文豪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他写的文章,于是向朝廷大力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终于名满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