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宗海峰国画鉴赏

 泊木沐 2019-08-31

宗海峰,1962年7月出生,自幼爱好书画,笔耕不辍数十载,多次入展国家级书画展览,荣获“中国家居行业十大杰出艺术家”、“中国十大创新艺术大师”、“当代卓越国画艺术家”等称号,作品多次获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书画历史上,以画竹著名的画家主要有文与可、郑板桥等。文与可画竹之所以如此久负盛名,与苏东坡散文的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苏东坡本身也是大画家,因此,不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文与可的竹子的确堪称奇。

苏东坡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中记载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而胸有成竹则是来源晁补之两句诗:“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从这个记载,我们也能看出,画家画竹的要诀。即使天赋如苏东坡也愧叹自己不能。可见画竹有怎样的难度。

清郑板桥画竹则贵在画竹之正气凛然之像,竹之气节。其竹子瘦劲,神似坡公,多不乱,少而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宗海峰被誉为第一寿竹王,可见其在画竹方面有深厚超群的造诣,其画竹沿袭郑板桥的笔法,竹竿瘦劲峭拔,傲然挺立,孤兀超逸,竹叶萧疏桀骜,苍翠欲滴,神奇凌空,乃具傲骨,竹空则虚,虚则永,喻长寿之意。

其画竹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在画幅背景下画竹,画幅多以辗转散峰的笔墨,腾起转折,倒卧起伏,难以捉摸,而竹子色不一而足,或红或白,意境寒瘦,令人起敬。

不仅画竹老辣俊利,宗海峰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尤其山水画以张大千、潘天寿、王雪涛为宗,经过艰苦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散锋皴擦破墨风格。其主要特点是用笔根散开,辗转旋转,让墨从浓自然过度到淡,构思抽象飘渺,难以捉摸。

宗海峰的山水画与传统山水不同,与现代派山水的技法也不尽相同。其山水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以破墨、散锋旋转皴擦与点、撒彩的融合开启山水画之新风。其画的意境,抽象部分像吴冠中、赵无极笔意,但又是传统的山水画法,可谓推陈出新,冠绝一时。

中国传统山水画形成了因袭的历史范式,因此要想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突破是非常艰难的。即使才具如张大千,也仅开创了泼彩技法。而这项技法几乎后无来者,举凡笔力稍浅者根本不敢望其项背。而彩墨山水在现代则主要受了西方焦点透视的原理,使得山水过于写实而缺少了传统山水画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魅力。

山水画如何创新保持传统的韵味不失,这成为书画界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宗海峰的奇崛山水画,不能说成功创新并保持传统的精华,但至少在笔墨、韵味、意境均不离古法。这对山水画的改革创新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尝试。

与传统山水画不同的是,宗海峰的山水意境疏阔,笔法轻盈,用虚实的对比凸显出山水具象和云雾缥缈。其朦胧的意境可以用如梦似幻比拟。

山石的主体隐没在广阔空间当中,通过云涌的流动,展现似与不似之间的神妙。他的山水画,如果不细加品味,甚至有些不像。但细细品咂,则能得其山水神韵。

山石与云水一样,充满了变化灵透之数,巧妙神奇,非一般思维所能及。其山水还有一显著特点,就是其构图采用高空俯瞰法,如向下俯观天地间,气势磅礴,风起云涌,蜿蜒的崇山峻岭缥缈其中,如同仙境。

宗海峰的山水,从外形虽然不类传统,但得传统之神髓,似与不似发挥到极处,如天地奇观,让人眼界大开,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有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