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31

审美是在远离功利的基础上追求的一种愉悦心态。孩子的审美教育应该如何展开呢?

首先,抓住审美教育的敏感期。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动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失。0~6岁的孩子处于感官敏感期。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如果孩子房间的色彩很单调,就很难满足他对感觉的需求。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注意房间雕刻品和装饰画的布置,并给孩子添置颜色鲜艳的玩具,发展孩子的色彩感觉。也可以在家里经常播放一些世界知名的音乐曲目等。

其次,注意培养孩子审美的兴趣。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时,我们可以选择绘画、音乐等方面优秀的作品给孩子欣赏。这个时期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审美,但他们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好奇,如果我们再把作品和故事结合起来,比如,可以讲一些作者的经历和故事,这样孩子就会对作品以及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的美育也就慢慢开始了。

最后,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想象力丰富的人,对于同一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多方面去思考。一个缺乏丰富想象力的人,他的思想是贫乏、平淡无奇的,往往只能从单一的方面去展开想象,也只能唤起极少的表象。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力的人,他的审美能力又能强到哪里去呢?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看看天花板的污渍或云朵的形状,在各自脑海中描绘出它的形象,然后彼此交换,做过几次后,就会出现效果。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公共汽车车厢看见某杂志周刊的广告,或是看了某本书的题目,便想象其中的内容,然后与实际的内容作比较;还可以要求孩子以琐碎的小事和资料为基础,创造出一个故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