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纪三十四(四)---玄宗十罪  

 zqbxi 2019-08-31
 一般认为:唐朝的灭亡是被朱温建立的梁朝取代后才灭亡的;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唐昭宣帝,唐朝亡于唐昭宣帝。
朱温建立的梁朝取代了唐朝,应该是唐朝最终灭亡的标志。唐朝的灭亡应该是亡于唐玄宗,而不是唐昭宣帝
         且看唐玄宗十宗罪:
          一 信用宦官
        “初, 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天后虽女主,宦官亦不用事。中宗时,嬖幸猥多,宦官七品以上至千余人,然衣绯者尚寡。上(唐玄宗) 在藩邸,力士倾心奉之,及为太子,奏为内给事,至是以诛萧、岑功赏之。是后宦官稍增至三千余人,除三品将军者浸多,衣绯、紫至千余人,宦官之盛自此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唐纪二十六·开元元年》)
       “自是宦官势益盛。高力士尤为上所宠信,尝曰:‘力士上直,吾寝则安。’故力士多留禁中,稀至外第。四方表奏,皆先呈力士,然后奏御;事小者力士即决之,势倾内外。”(《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开元十九年》)
“高 力士承恩岁久,中外畏之,太子亦呼之为兄,诸王公呼之为翁,驸马辈直谓之为爷,自李林甫安禄山辈皆因之以取将相。其家富厚不赀。于西京作宝寿寺,寺钟 成,力士作斋以庆之,举朝毕集。击钟一杵,施钱百缗,有求媚者至二十杵,少者不减十杵。”(《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天宝七载》)
自唐玄宗之后,唐朝的历代皇帝均受宦官的挟制,皇帝难以独立行使职权。宦官,在唐朝初期,即使在武则天时期,“宦官亦不用事”,但从唐玄宗开始,宦官的势力开始膨胀。人数增多,品级提高,权势增强,连将相都可以决定。
宦官的代表:高力士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仇士良等。宦官的势力之强,不但可以决定将相,甚至可以决定由谁来当皇帝。
        可以说,唐朝实际上亡于宦官,而宦官势力之强起源于唐玄宗。
         二 喜爱靡靡之音
         “旧 制,雅俗之乐,皆隶太常。上精晓音乐,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之使。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 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女使习之。又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礼部侍郎张廷珪、酸枣尉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 士,尚朴素,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上不能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开元二年》)
         陈后主有名曲《玉树后庭花》,唐玄宗有名曲《霓裳羽衣曲》杜牧《夜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陈后主因沉迷于靡靡之音而荒废政事,最终亡国,唐玄宗也因沉迷于靡靡之音而荒废政事,渐渐造成国家混乱并最终因“安史之乱”而丧邦。所以说,唐朝亡于唐玄宗。
         三 尚边功
         “春,正月,辛丑,凉州都督王君绰破吐蕃于青海之西。……上由是益事边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开元十五年》)
          从此,唐朝开边拓土的战争接连不断,导致国困民疲。历史上,任何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唐王朝也没有例外。因为唐玄宗的“尚边功”,造成了节度使的兵权过重,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卢龙节度使,拥有唐朝一半以上的兵力,而且是精锐之兵。
        唐王朝亡于“安史之乱”,而造成安禄山一人拥有唐朝一半的精兵,其原因就是唐玄宗的“尚边功”。
         四 奢侈
          “宇文融性精敏,应对辩给,以治财赋得幸于上,始广置诸使,竞为聚敛,由是百官浸失其职而上心益侈,百姓怨苦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开元十七年》)
          “上以国用丰衍,故视金帛如粪壌,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天宝八载》)
          “时诸贵戚竞以进食相尚,水陆珍羞数千盘,一盘费中人十家之产。”(《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天宝九载》)
         “户 部郎中王鉷,志在聚敛,以有籍无人者皆为避课,按籍戍边六岁之外,悉徵其租庸,有并徵三十年者,民无所诉。上在位久,用度日侈,后宫赏赐无节,不欲于左、 右藏取之。鉷探知上指,岁贡额外钱帛百亿万,贮于内库,以供宫中宴赐,曰:‘此皆不出于租庸调,无预经费。’上以鉷为能富国,益厚遇之。鉷务为割剥以求 媚,中外嗟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天宝四载》)
        自古以来,每一个王朝的灭亡,多数就是因为“奢侈”。帝王一旦“奢侈”,就开始横征暴敛,百姓也因君王的残酷剥削而难以生存,不得不奋起反抗。唐玄宗的“奢侈”,使得“百姓怨苦之”、“ 中外嗟怨”。所以,唐玄宗的“奢侈”是唐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 不用忠言
       “张九龄固争曰:‘(安)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上(唐玄宗)曰:‘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竟赦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开元二十四年》)“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缚送之,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天宝十三载》)
         不纳忠言,是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而且毫无例外。唐玄宗因不用张九龄的忠言,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也因此而衰弱并渐至最终灭亡。唐玄宗逃难逃到蜀地后,才明白了张九龄话的正确。所以,唐玄宗的“不纳忠言”是唐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 任用奸佞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开元二十四年》)
          “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倾巧善事人,人多誉之。上(唐玄宗)左右至平卢者,禄山皆厚赂之,由是上益以为贤。”(《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开元二十九年》)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为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天宝元年》)“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其奸恶。”玩弄手腕,最终“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天宝六载》)
        “李林甫欲杜边帅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书,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义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 尽死。’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至是,诸道节度使尽用胡人,精兵咸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资治通鉴卷二 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天宝六载》)
        “五月,乙卯,赐安禄山爵东平郡王。唐将帅封王自此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天宝九载》)
弃忠用佞,是历代王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一个王朝,有一个奸臣,就有可能亡国。唐玄宗竟然任用了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宇文融、王鉷等奸臣,唐王朝不灭亡又怎么可能呢?
         七 荒废政事
          “上(唐玄宗)或时不视朝,百司悉集林甫第门,台省为空。”(《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天宝六载》)
“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 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 十六?唐纪三十二?天宝十一载》)荒废政事,委政事于奸臣,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这样做而不灭亡的。唐玄宗就是如此治国的。
          八 宠幸外戚
        “以 贵妃姊适崔氏者为韩国夫人,适裴氏者为虢国夫人,适柳氏者为秦国夫人。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为姨,出入宫掖,并承恩泽,势倾天下。每命妇入见,玉真公主等 皆让不敢就位。三姊与铦、錡五家,凡有请托,峻于制敕;四方赂遗,辐辏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上所赐与及四方献遗,五家如一。竞开第舍,极其壮丽,一 堂之费,动逾千万。”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天宝七载》)
        外戚干政,是历代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唐玄宗不但不抑制外戚干政,而且极为纵容,造成了“凡有请托,峻于制敕”的局面。唐朝的灭亡,与唐玄宗纵容外戚干政有很大的关系。
         九 昏聩无能
         “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天宝十四载》)
         “高 仙芝之东征也,监军边令诚数以事干之,仙芝多不从。令诚入奏事,具言仙芝、常清桡败之状,且云:‘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 上大怒,癸卯,遣令诚赍敕即军中斩仙芝及常清。”边令诚诬斩封常清后,又斩高仙芝,“时士卒在前,皆大呼称枉,其声振地。”(《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 纪三十三?天宝十四载》)
唐 玄宗西逃,“食时,至咸阳望贤宫。”“日向中,上犹未食。”“众皆哭,上亦掩泣。”“有老父郭从谨进言曰:‘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亦有诣阙告其谋者, 陛下往往诛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务延访忠良以广聪明,盖为此也。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 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唐肃宗至德元载》)
       “上皇(唐玄宗)思张九龄之先见,为之流涕,遣中使至曲江祭之,厚恤其家。”(《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唐肃宗至德二载》)
        安禄山反后,唐玄宗依然不信,并且还因谗言而惨杀良将,这从正面证明了唐玄宗的昏聩之深。
安禄山反后,在流落的途中,老父郭从谨的进言,从侧面证明了唐玄宗的昏聩之深。安禄山反后,唐玄宗想到了张九龄的远见卓识,泪流不止,并派宦官到张九龄的墓地祭奠张九龄。倘使采纳张九龄的建议,怎么可能流落蜀地呢?唐玄宗的后悔,再次从侧面证明了唐玄宗的昏聩。
        唐玄宗的昏聩使唐朝由盛转衰并一蹶不振,终至灭亡。
        十 臭名远扬
         “上 (唐宪宗)问宰相:‘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崔群对曰:‘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 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分也。’”(《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唐 纪五十七?元和十四年》)
较之于当代的评价,后世的评价,因站在历史的高度而更全面、更公正一些。崔群的回答,不但证明了唐朝的灭亡是因为唐玄宗弃贤用佞,而且证明了唐朝是亡于唐玄宗。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皇帝,有以上的任何一件错误,都极有可能把自己的国家葬送,更何况每一件错误都犯了呢?
         一般认为:一个朝代的灭亡,是那个朝代的最后一个皇帝,或被杀,或被禅代。此观点当然是正确的;但是,那只是一个朝代灭亡的标志而已。实际上,一个朝代的真正灭亡就是那个朝代的丧失了真正的权力的时刻。在丧失了真正的权力后,虽然那个朝代的皇帝以及国号还存在,但只是名存实亡而已。
        古人云:“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已发。”
        唐朝的灭亡,不是亡于唐昭宣帝,而是亡于唐玄宗。 

唐纪三十四(四)---玄宗十罪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唐纪三十四(四)---玄宗十罪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唐纪三十四(四)---玄宗十罪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唐纪三十四(四)---玄宗十罪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史思明再攻九门,辛卯,克之,所杀数千人;引兵东围藁城(河北石家庄)。

       李庭望将蕃、汉二万余人东袭宁陵、襄邑,夜,去雍丘城三十里置营。张巡帅短兵三千掩击,大破之,杀获太半。庭望收军夜遁。

        癸巳,灵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丁酉,制:“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己亥,上皇临轩,命韦见素、房管、崔涣奉传国宝玉册诣灵武传位。

    辛丑,史思明陷藁城。

        初,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乐、敎坊、府‖县散乐、杂戏;又以山车、陆船载乐往来;又出宫人舞霓裳羽衣;又敎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又引犀象入场,或拜,或舞。安禄山见而悦之,旣克长安,命搜捕乐工,运载乐器、舞衣,驱舞马、犀、象皆诣洛阳。(都是皇帝引诱教坏的

        臣光曰:圣人以道德为丽,仁义为乐;故虽茅茨土阶,恶衣菲食,不耻其陋,惟恐奉养之过以劳民费财。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后无以踰,非徒娱己,亦以夸人。岂知大盗在旁,已有窥窬yú之心,卒致銮舆播越(流亡),生民涂炭。乃知人君崇华靡以示人,适足为大盗之招也。

       禄山宴其羣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棃园弟子往往歔欷泣下,贼皆露刃睨之。乐工雷海清不胜悲愤,掷乐器于地,西向恸哭。禄山怒,缚于试马殿前,支解之。

        禄山闻向日百姓乘乱多盗库物,旣得长安,命大索三日,并其私财尽掠之。又令府县推按,铢两之物无不穷治,连引搜捕,支蔓无穷,民间骚然,益思唐室。

    自上离马嵬北行,民间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长安民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则皆走,市里为空。贼望见北方尘起,辄惊欲走。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诛而复起,相继不绝,贼不能制。其始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皆附之,至是西门之外率为敌垒,贼兵力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江、淮奏请贡献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薛景仙之功也。(薛景仙一个有能力的后勤大臣

    九月,壬子,史思明围赵郡,丙辰,拔之;又围常山,旬日,城陷,杀数千人。

    建宁王倓,性英果,有才略,从上自马嵬北行,兵众寡弱,屡逢寇盗;倓自选骁勇,居上前后,血战以卫上。上或过时未食,倓悲泣不自胜,军中皆属目向之。上欲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使统诸将东征,李泌曰:“建宁诚元帅才;然广平,兄也。若建宁功成,岂可使广平为吴太伯乎!”上曰:“广平,冢嗣也,何必以元帅为重!”泌曰:“广平未正位东宫。今天下艰难,众心所属,在于元帅。若建宁大功旣成,陛下虽欲不以为储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卽其事也。”上乃以广平王俶为天下兵马元帅,诸将皆以属焉。倓闻之,谢泌曰:“此固倓之心也!”(名分啊名分

    上与泌出行军,军士指之,窃言曰:“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上闻之,以告泌,曰:“艰难之际,不敢相屈以官,且衣紫袍以绝羣疑。”泌不得已,受之;服之,入谢,上笑曰:“旣服此,岂可无名称!”出怀中敕,以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事长史。泌固辞,上曰:“朕非敢相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泌乃受之。置元帅府于禁中,俶chù入则泌在府,泌入俶亦如之。泌又言于上曰:“诸将畏惮天威,在陛下前敷陈军事,或不能尽所怀;万一小差,为害甚大。乞先令与臣及广平熟议,臣与广平从容奏闻,可者行之,不可者已之。”上许之。时军旅务繁,四方奏报,自昏至晓无虚刻,上悉使送府,泌先开视,有急切者及烽火,重封,隔门通进,余则待明。禁门钥契,悉委俶与泌掌之。

    阿史那从礼说诱九姓府、六胡州诸胡数万众,聚于经略军北,将寇朔方,上命郭子仪诣天德军发兵讨之。左武锋使仆固怀恩之子玢别将兵与虏战,兵败,降之;旣而复逃归,怀恩叱而斩之。将士股栗,无不一当百,遂破同罗。

       上虽用朔方之众,欲借兵于外夷以张军势,以豳王守礼之子承寀为敦煌王,与仆固怀恩使于回纥以请兵。又发拔汗那兵,且使转谕城郭诸国,许以厚赏,使从安西兵入援。李泌劝上:“且幸彭原,俟西北兵将至,进幸扶风以应之;于时庸调亦集,可以赡军。”上从之。戊辰,发灵武。

        内侍边令诚复自贼中逃归,上斩之。(边令诚,唐代宦官,安史之乱时,高仙芝封常清派军队入关中驻守,在潼关抵挡安史军入关中,唐玄宗任命边令诚为监门将军至陕州监军,开唐代宦官监军之先,边令诚求高仙芝一再索贿而不成,进馋言于唐玄宗:"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陜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先后赐死封常清高仙芝,高仙芝死前说:“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士卒皆呼冤枉。高仙芝与封常清同时被赐死,哥舒翰后继守潼关。安禄山进陷长安崔光远、边令诚等人开门纳贼,后又逃出长安,于肃宗所不容,斩首示众。)

        丙子,上至顺化。韦见素等至自成都,奉上宝册,上不肯受,曰:“比以中原未靖,权总百官,岂敢乘危,遽为传袭!”羣臣固请,上不许,寘宝册于别殿,朝夕事之,如定省之礼。上以韦见素本附杨国忠,意薄之;素闻房管名,虚心待之。管见上言时事,辞情慷慨,上为之改容,由是军国事多谋于管。管亦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为;诸相拱手避之。

        上皇赐张良娣七宝鞍,李泌言于上曰:“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此。请撤其珠玉付库吏,以俟有战功者赏之。”良娣自合中言曰:“乡里之旧,何至于是!”上曰:“先生为社稷计也。”遽命撤之。建宁王倓泣于廊下,声闻于上;上惊,召问之,对曰:“臣比忧祸乱未已,今陛下从谏如流,不日当见陛下迎上皇还长安,是以喜极而悲耳。”良娣由是恶李泌及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人,给其做减法就会产生嫉恨和隔阂

        上尝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泌曰:“陛下方定天下,柰何雠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圣德之不弘耳。且方今从贼者皆陛下之雠也,若闻此举,恐阻其自新之心。”上不悦,曰:“此贼昔日百方危朕,当是时,朕弗保朝夕。朕之全,特天幸耳!林甫亦恶卿,但未及害卿而死耳,柰何矜之!”对曰:“臣岂不知!上皇有天下向五十年,太平娱乐,一朝失意,远处巴蜀。南方地恶,上皇春秋高,闻陛下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怿。万一感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亲。”言未毕,上流涕被面,降级,仰天拜曰:“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言之也!”遂抱泌颈泣不已。(说道痛处泪沾襟

    他夕,上又谓泌曰:“良娣祖母,昭成太后之妹也,上皇所念。朕欲使正位中宫以慰上皇心,何如?”对曰:“陛下在灵武,以羣臣望尺寸之功,故践大位,非私己也。至于家事,宜待上皇之命,不过晚岁月之间耳。”上从之。

    南诏乘乱陷越巂会同军,据清溪关;寻传、骠国皆降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