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书房是慈怀读书+会员小程序的精读栏目。深读书房中的每一本书都包含“精华提炼”和“深度解读”两大板块,“精华提炼”板块为我们提炼原书精华,而“深度解读”板块则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断舍离》,本书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一套关于人生整理的观念。 在深度书房中,将从断舍离的奥义、无法断舍离的原因、如何进行断舍离、断舍离对人生的意义、断舍离创造怡然生活这五个部分,为大家来呈现书中精华。 在这里,我们摘取“如何实现心灵的断舍离”和大家分享。想要了解《断舍离》全部解读内容,点击文末图片进入深读书房收听。 生活其实很简单:你若放下,幸 来自慈怀读书会 00:00 09:02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断舍离,是由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中,提出的生活概念。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不需要的物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它的宗旨是,使人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舍弃对生活无用的物品,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 断舍离,不只是扔掉一切 最近在抖音上,有一个话题很火,那就是断舍离。在这个话题下面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达700多万次。 在一个个视频中,每个人都在有意识地清理自己不用的东西,丢掉或捐给其他需要的人。 当下,很多人都有囤积的习惯。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就夸张地反映了很多人的生活。 女主人公丽贝卡是一个财经杂志的记者。她购物成瘾,衣帽鞋包多到都没地方放了,结果,不仅是工资月月光,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债,生活、爱情都受到了威胁。 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这世界一团糟,是因为东西被拿来爱了,而人却被拿来用了。” 疯狂的物质购买,让我们以为这是一种获得的满足感,实际上则是将自己带进了一种被动的慌乱中:你为自己带来了一堆无用的垃圾,给自己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当下流行的断舍离风气,其实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己的空间,整理自己的物品,斩断无用的欲望。 但山下英子提倡的并不仅仅是指要丢东西。真正的断舍离,是学着用“断舍离”的思路,转变自己看问题的态度和想法。 不需要的东西,不会因为跟风或虚荣心就购买;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将空间和自己的内心打扫干净,过上怡然的生活。 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断舍离,是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这个世界看似复杂无序,本质上其实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禅宗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去沙漠寻宝,可宝藏没有找到,水已经喝完了,他只好躺在地上等待死亡。 这时佛出现了,给了他许多水,足够他走出沙漠。 就在走出沙漠的路上,他遇到了宝藏。 他贪婪地把宝藏装满身上所有的口袋,并且还背了重重的一袋子。 可是此时他又没有多少水了。他带着宝物往回走,由于体力不断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银珠宝。 他一边走一边扔,后来把身上所有的宝藏都扔掉了,却依旧渴死在快出沙漠的路上。 《菜根谭》有语云:“才就筏便舍思筏,方是太平道人。” 意思是在过河之后,想到放下船继续前行的,才能成为不为外物所累的人。 世间本来就有许多的枷锁,纷纷扰扰的物质就是我们再给自己套上的牢笼。 对物质的欲望可以带给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过大的欲望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焦虑。 幸福的人生,有时候并不是累积而成的,而要通过割舍来获得,当你明白了什么不是自己需要的,你也就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梭罗说: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生而为人,勿为物所累;勿为情所累;勿为名所累,勿为利所累。 脱离执念,了解自己,才会爱上自己。 点击图片收听本书全部解读内容 越简单,越幸福 最美好的人生,是有书可读,有花可赏,孤独了有人陪伴,累了有怀抱可以停靠,有亲人一路相伴,有知己一路同行,未来的路上有馨香萦绕。 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做一个简单的人,不纠结过往,不庸人自扰,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 而断舍离,为我们拨开云雾,看清简单生活的本质。这种简单,其实是一种丰富中的深刻、淡定、精致。 陈道明从影20多年来,事业早已到达了顶峰。 《围城》里的方鸿渐让他一夜名满天下,后来他突然发现,在那个躁动的名利圈子,很多东西都是浮夸的。 他就一直琢磨,怎样做一个正常的人。此后他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目标: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很倔强的,做一个简朴生活的人。 他喜欢离群索居的生活。一个人蜗在家里用毛笔抄写唐诗,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弹琴、阅读古书。 简单而富足,也许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了。 正如著名作家刘心武所说:“在色彩斑斓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真理,那就是活得简单,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控制欲望,不做失控的奴隶; 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给人生做减法; 心没有枷锁,才会拥有真正快乐。 今天,我们探讨了如何才能在物质繁杂的世界里,进行断舍离,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那么想要实现放下,过上简单的生活,有哪些实用又方便的方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