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为《机器之血》,下为《碟中谍4》 △ 上为《机器之血》,下为《我是谁》 △ 成龙的戳屁眼梗
![]() ![]()
![]() ![]() ![]() ![]() ![]() ![]() ![]() ![]() ![]() ![]() ![]() ![]() ![]() ![]() ![]() 成家班,洪家班,刘家班……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成家班和洪家班(成龙VS洪金宝)斗得最厉害的那些年,据说这两个大哥片场外都随时候着一辆救护车,谁受伤了,就可以马上送到医院。 曾志伟曾经在《星星同学会》讲过一个“笑话”。 有次拍戏,一个武行要从一个钟楼掉下来,摔烂一张桌子,但他看了看层高,不敢跳。 洪金宝二话不说,跳不跳?不跳我来。 洪金宝上去了。 掉下来,摔烂桌子。 更“好笑”的还在后头—— 因为体重过大,屎都摔出来。 好笑吗? 第一次听,你一定哈哈大笑。 但笑着笑着,你难道不钦佩这些用生命在演戏的动作演员? Sir常想: 为什么那个年代的香港人这么不要命。 想出名,想赚钱当然是一部分。 但,谁不想出名,不想赚钱? 他们足以骄傲的底气或许在于—— 即使“想”,他们也是用真摔真打,真本事去娱乐你。 03 时代变了。 时代是什么时候起变化的。 一个烂大街的回答是: 从动作演员的断层开始。 2001年,与成龙同为七小福出身的元彪就曾预言:动作片迟早没落。 为什么? 因为“再没有一个像洪金宝,成龙那么有动作片资历的人出来去教他们。” “没。” 是他们不想教么? 或许更根本的问题是:他们无人可教。 打个粗糙的比方:一百个投身武术出一个武行,一百个武行出一个动作明星,一百个动作明星出一个动作巨星。 即,一个动作巨星的背后,起码要有10000个人对武术感兴趣并投身其中。 但今天,有那么愿意献身武术的人么? 恐怕没有。 练武太苦了。 李连杰到30多岁还会做噩梦,因为梦里师傅对他说“李连杰,练功了”。 吴京说,他14岁时练功就受过重伤,下肢瘫痪,在轮椅上被照顾了两个月。 即使是王宝强这种不是靠“身手”打出来的。 当年也是练得睡觉都翻不了身,还偷偷有过“逃离少林寺”的计划。 但今天,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吃这种苦? 有一个传闻是,拍完《警察故事》后,有同行骂成龙,说你成龙这么拍,不是要抢我们饭碗吗,不是谁都跟你一样不要命。 如果这位同行现在还在电影圈,他一定笑得合不拢嘴。 你看,一点点痛,一点点伤,都成了光环。 ![]() ![]() ![]() ![]() ![]() ![]() ![]() ![]() ![]() ![]() ![]() ![]() ![]() 什么年代,亲身上场完成一场并不危险的动作戏,就成为上限了? 好吧。 如果下限是“不背台词”、“抠图出场”和“全部替身”的话…… ![]() ![]() ![]() △ 2019《倚天屠龙记》《听雪楼》 Sir不算狂热的动作(武侠)爱好者。 但Sir仍对动作(武侠)类型片持悲观态度。 作为曾经最响亮的华语电影名片,这类电影终将跟过去的西部电影一样,边被怀念边不可逆地死去。 2014年,热爱动作片的香港导演陈德森拍了一部电影。 《一个人的武林》。 电影最后,导演放了一段三分钟的花絮,致敬多年来动作电影的台前幕后人员,活着的,能用影像就用影像,死去的,那就用海报上的名字,或数十年前影像的镜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