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赤脚医生到湖北首富,刘宝林卖药的那些事儿

 铁血老枪 2019-08-31

文︱一波

国内医药市场上,很少人不知道九州通的。老板刘宝林以身家110亿一举成为湖北首富,这位赤脚医生出身的药品分销大王,每天花钱必记账,家中天台没有奇花异草,只种新鲜蔬菜,他说自己要做一个寒酸的首富。

从赤脚医生到湖北首富,刘宝林卖药的那些事儿

1、把乡镇的药店服务好

刘宝林,湖北应城天鹅镇人,十几岁时就当上赤脚医生,兽医;一年后被村里选派到县城培训,才到镇里的血防站工作,一个月工资只有三十七块五。30好几的人,靠这点工资养家,自然是很拮据,老父亲也时常数落他:“30多岁的人了,还养不活妻子和孩子。”

父亲的一席话,像一记重锤,震得刘宝林的鼓膜嗡嗡作响。刘宝林后来说,若没有父亲的点拨,也就没有今天的刘宝林。当年创业要说受生活所迫,不如说是逼出来的。一边上班一边尝试经商的刘宝林发现,药品从出厂销到医院,中间有30%的差价。看准这个机会,刘宝林把自家房子买了,又找三五个人筹点钱,在1985年合伙创办了天鹅镇医药批发部,这年他32岁。

二年光景,刘宝林就成了当时令人艳羡的“万元户”。

1989年,刘宝林遭遇创业以来的第一次打击,与大多数民办药企一样,经营部在“整顿”中丧失了营业资格。无奈之下远走海南,刚成立特区不久的海南,相对宽松,刘宝林又拿到医药经营许可证。

1999年3月,他回湖北创办了武汉均大储运(3个月后改名均大实业)。2003年9月,他又把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北九州通实业,同年10月8日更名为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

2010年11月,九州医药集团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刘宝林迎来了他人生的一次辉煌,并以110亿身家荣登“湖北首富”宝座。

从赤脚医生到百亿富豪,在药企山头林立中脱颖而出,刘宝林靠的什么商业策略?

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几十年来斗争经验的精华,商场如战场,国内许多商界大佬也将这一战略进行创造性运用,成为中国商业营销史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刘宝林,创业起家本就发端于农村,如何将商业触角铺开呢?他采用的是“租摊位”的方式,先在乡镇撒网,再进军武汉、上海等大城市。

即便今天,九州通的医药物流库房,都有一个鲜明特色,避开与国企、巨头竞争,物流链对接最多是街道、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等单位,很多还是离城市偏远的地方,与农村更为靠近。“越是靠近‘农村’的地方就越缺能战斗的人。”先到自己相对优势的领域及地方去创业,学会在巨头围墙外面“淘食”!

2、打拼亲兄弟,懂法的占一半

一说九州通,很多人会提及刘宝林三兄弟的创业故事。

刘宝林在家排行老二,家族中共有兄弟4人,哥哥刘望林,还有二个弟弟刘树林和刘兆年。

当时创办天鹅镇医药批发部之时,老三刘树林就是一位出钱出力的合伙人,率先与二哥一起创业;后来,刘宝林远去海南,刘树林仍留在应城发展。后来,创办武汉均大储运时,刘树林又是二哥的共同出资合伙人。

现任九州通副董事长、北京点点投资董事长的最小弟弟刘兆年,也是一个传奇人物。17岁时,刘兆年考入了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又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攻读博士并留校任教。1999年。当时,国家开放了医药流通领域,刘宝林催着博士弟弟“下海”, 离开大学“出山”帮忙,并于2008年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如今的刘兆年,身上还有学者气,他不光是九州通董事会重要成员,还是经济法教材的主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组成员。

老大刘望林高中毕业后参军离开了天鹅镇,转业后一直在武汉法院的公务体系任职,直到退休后,才被九州通聘为总顾问。

黑势力抢药、赖账等遭遇,九州通都曾遭遇过,但都能“迎刃而解”,与刘家“雄厚”的法律人脉根基分不开呀!四个兄弟,“懂”法律的就占了一半。

今天,整个医药物流行业都是在微利空间下生存,九州通能有快速上升的成就,与刘家兄弟一起创业打拼分不开的。业内流行一句话,整个行业内,九州通的员工以最吃苦出名。

3、无论谁接班,都只做一件事

谁能接棒掌门人,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未来走向。尽管刘宝林对外声称接班人,不一定是外界热议的大儿子刘登攀,可从他一路悉心栽培来看,九州通进入“刘登攀时代”应不是遥远的事。

刘宝林有两个儿子,都在九州通工作。大儿子刘登攀1975年出生,现为九州通集团业务总裁兼九州通中药公司董事长。从部门经理到公司副总、采购总监、业务总裁,一路历练的刘登攀,如今已身兼多职。

为人谨慎、勤于思考的刘宝林,对交棒大事相当重视。他说自己见过很多因接班引起企业倒闭、投资失败、资产收购的例子,一辈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不仅没给后人带来福泽安乐,反而是带来倒闭时的债务,甚至引起家破人亡,这是很悲惨的。

九州通是以刘宝林为首的刘家三兄弟合力创办的,二代子侄为数不少。外人担忧,刘家接班人迟迟未定,是否与子侄众多、可能引起纷争等问题有关?事实上,刘宝林自己都说,几个子侄都很老实,在公司只管按照安排专心做事。也就是说,目前九州通的“药二代”处于一种“分业分工不分家”的协作接班状态,即便是以后刘登攀正式上位,若无变故,应该也会遵循这一接班模式。

刘宝林的小儿子,也很早进入企业,在北上广一带重要的区域市场负责公司事务。对于二代接班,刘宝林说一家日本药品流通企业的老板经历,让他很有启发。日本东邦药品株式会社社长滨田矩男,曾任全球医药分销协会会长。滨田的父亲去世时,给儿子留下遗嘱,要求儿子接班后只能从事医药分销的生意,不能做其他任何生意。

滨田对父亲的这一遗嘱,很是不理解,常常爱抱怨,而刘宝林听后却另有一番感悟:日本这位老一辈企业家同行这样约束子孙,是有深意的:把资质有限的儿子拘泥在一个分支领域,可保证他尽少涉及风险。世界药品流通巨头麦卡森、康德乐等,占领分销渠道后,几乎都能稳定运行下去,百年内很少有倒闭的。

故此,刘宝林决定,不论将来是谁接班,都要一直做渠道建设这件事。家族企业能成为“百年老店”,肯定是凤毛鳞角,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专注与持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