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我是小破烂 2019-08-31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文 | 新地平线

From 新地平线NewSkyline

微信号:XDPXnewskyline

博士,是这个社会中的神秘群体。

他们处在“做着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职学生的学生”的社会中间地带。

同时,他们也是这个社会上处在学历金字塔顶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动人类发展的火把,也经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学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后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灵魂拷问。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就让我们来看看,在国内外正在就读博士学位以及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他们,又正在经历着或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岁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翰大学分校药学博士

三年级

“那你岂不是30岁之后才能结婚了?”“哇,等你毕业了!我们家孩子都快上学了!” 这样调侃我经常听到。

最让我烦的是,总听到“女博士”这个词。

我是博士生,为什么非要强调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今年是我读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药学。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写论文,距离毕业还要发几篇论文。

但从不功利的角度上来说,每天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学一点东西,不断探索人类知识的边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纽约的实验室里熬了无数个夜后,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获得的极度兴奋感。

说实话,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在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义的,也明白了“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的真正含义。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为我就读博士的地点在印第安纳州,说白了就是在村里,基本扔一个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当地华人很少,娱乐活动几乎为零,不过幸好我性格也属于二次元偏宅的那种,社交需求也没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实验室和家里两点一线。

随着年龄渐长,家里人也会着急婚恋的事情,一想想毕业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险边缘疯狂试探着。而且,博士的学历,是不是听起来就让各路小伙闻风丧胆?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读博三年,恋爱方面的机会屈指可数。有次去修车看到一个台湾小哥还挺帅的,瞬间春心荡漾!觉得可以发展一下,但后来约会了几次就没有然后了。算了不说了,感情生活太贫瘠了。

听说爱一个人就送TA五篇SCI,请问谁来爱一下我?

02

@David,26岁

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博士

在读第四年

从小到大,我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学习对我来说,真的不费事。

高中我就读于上海最好的高中,当别人在下课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紧时间吃完饭回来继续学习的时候,我都是最后一个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饭回来的。

结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数学系,但是因为不想学数学,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请博士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没怎么纠结的事情,因为专业是物理,属于基础学科,进入国外的顶尖高校读博应该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但从小到大一路顺风顺水的我,却在读博的过程中常常“翻车”。

在读博的第一年,我就面临着“选研究课题”这块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于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做什么都不对”的怪圈里,再加上那段时间与恋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课题无法继续下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质量比较高的论文从无到有要经历两到三年的打磨,这期间要经历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虑、迷茫和孤独。

每年我们都会去国家实验室出差做实验,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顶尖的设备资源,那段时间都要几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实验,生怕浪费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在没读博士之前,认为进了名校读博就拥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论文发表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是事实却是,读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琐碎的事情。我们博士都常说:“读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时间在思考吃什么,还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修仪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论文。”

但如果能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读博,因为时间更自由, 也享受着那份“推动人类发展”的使命感。我现在的打算是,毕业后进入企业,将自己的研究真正应用到工业界中去,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华大学材料工程博士

已毕业

在清华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发际线大概以一年一厘米的速度向上移动着,在毕业后,希望我的发际线移动速度可以降为0。

读博士辛苦,在清华读博士更辛苦。在读博三和博四的时候,我基本每天九点到实验室,晚上十一点出实验室,然后回头一看实验楼,三分之二的楼层都是灯火通明的。最崩溃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实验没有结果也没法继续,一大早打开邮箱又是论文发表被拒的消息。

孤独,迷茫,自我否定。

国内的996算什么啊,我们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来秃了,也不一定变强。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但读博的道路上依然有光,读博士,是对某个热爱或是想探索的领域,对人类的科研事业做出的 。想想看,人类对某一块的认知,因为你的存在而往前突破了那么一点儿,就觉得自己作为世间沧海一粟,也有存在的价值。

在毕业答辩的前半个月,我彻底丢失了睡眠。为了做答辩PPT,整整一周没有睡觉 。坐下去的那一瞬间是白天,等到一抬头又是白天,脑子里只专注在答辩这一件事上。答辩前一小时,准备好所有材料,换上西装,等待着这五年来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答辩结束后的两个小时,我接到了答辩通过的消息,我的导师很有力地握住了我的手:“恭喜你!”其实这一刻,我曾经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次,我幻想着自己一定会欣喜若狂,甚至兴奋到上蹿下跳。但这一刻真正到来时,我竟然异常平静,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就回到寝室呼呼大睡。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路还很长,一切才刚刚开始。

对了!别人单身的时候,我还没毕业;人家喜提对象了,我还没毕业;在后来收到别人的喜帖了,我还没毕业;现在人家孩子都会走路了,我终于毕业了。

老怀甚慰。

04

@石油大哥,28岁

斯坦福大学能源工程博士

三年级

读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挺开心的!我们系每年都有博士生压力大到自杀,但是我觉得读博这两年的玩耍时间比之前工作时多很多!

周一到周五,我每天的课程表比较固定。因为现在是博士第二年,所以还需要上课,一般来说9点上课,上两门或者四门课到中午12点休息,然后上完课开始做科研到5点,写写作业到7点左右,晚上八点之后的时间完全留给自己的私人生活 。

双休日我就更不学习啦!一般就看看电影,或者逃离湾区去其他地方转转,放松一下。

我没什么科研理想,以后也不准备进高校做老师。我读博士的原因就是想毕业后开个属于自己的能源咨询公司,因为做能源咨询大多数都需要博士学位。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我是比较特殊的,我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在一家能源公司工作了三年再读的博士。所以我工作过,也做过科研,对于工作和读博的区别我很有发言权:

在我看来工作的流程性比较强,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其他人的习惯,比如和你对接工作的人的习惯、上司的习惯。

读博的话,相对于来说比较自由一点。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就去做,没有所谓的合理不合理,博士要做的就是“创造合理性”。但是相应的,因为没有很强的规则性,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最后我真的是要呼吁一下,请大家关注一下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去年我们系里已经有两个博士生因为压力太大,在实验室里上吊自杀了。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读博很像爬山,一步步攀登,大部分时候还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有保持好的心态,不骄不躁,要逼自己,但是也别太逼自己,才能更好地做科研和学习。

毕竟,人活着还是得图一个开心!

05

@yescanda,29岁

南京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

在读第四年

读博本身这件事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你得面对在读博期间面对的科研困难、整个社会环境带给你的压力以及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自我否定、暗示和继续煎熬的过程。

如果你对于科研感兴趣,而且真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静”得下来,加上强大的内心与自我激励,我是鼓励你读博的。

在我读博期间,昔日的同学已经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赚了钱,成了家,买了车买了房,从不否认有时候会羡慕,但从没有否定过自己当初选择读博的决定。

这并不是酸葡萄,我经历过:人前光鲜的密友等饭局结束后,拉着我声泪纵横;坐在管理几十亿资金的青年才俊车上,转头看到的是紧缩的眉头,因缺乏睡眠而苍白憔悴的脸和一根接一根的烟;就算爸妈嘴里别人家的某某某,干着人人羡慕的事业,妻儿环绕,也曾经半夜给我打电话打到泣不成声。

《北美博士图鉴》:同龄人孩子打酱油了,我也终于毕业了

诚实地说,当时选择读书,周围朋友都不理解,之后几年还各种鼓动我说别读了,穷,没钱,出来工作吧,慢慢地,等到我临近毕业,终于毕业,他们的话慢慢变成:

“遇到瓶颈了,学历不够上不去了”

“最近太累了,想去国外读个书了”

“在职博士现在怎么报考?”

“知识储备不够用了,报了个mba进修班”

......

他们也开始羡慕我终于熬了出来,一如我当时羡慕他们事业上的发展。

说回自己,我觉得读博,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思维可以随性发展,有想法也可以随时实践,这是人生一辈子最恣意成长,最无功利目的性增长见识知识的阶段。

更何况,现在的政策,还有一定的经济补贴,对于真正畅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人来说,还有比这个更好的选择么?还有比这幸福感更高的事业么?我觉得这四年,充实却满足,辛苦却踏实,平淡却幸福。

成长是一个去神化的过程,我们总会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对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充满了崇敬、钦佩或是不理解。

博士在成为博士之前,或许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学历最高的一批人中的一份子。他们独揽不断突破人类知识边界的欣喜,也会经历自我怀疑甚至情绪的间歇崩溃。

相对于其他人,他们也只是在某个领域更精进、更深入,在世界上一片鲜少有人到达的知识领域中,等候着炬火。

说到底,还是得关爱博士们。

毕竟,关爱博士,就是关心人类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