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尹晓静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尹晓静。 八月热播剧——《小欢喜》大结局了,虽然很多剧情太过虐心,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大悲伤》,但从结局来看,皆大欢喜: 四个孩子都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经历过磨难的三个家庭也重整旗鼓、越过越好。 刚看剧时,身为90后,我天然站在高三孩子这边,看到海清数落儿子,我仿佛看到了我妈数落我自己。 然而,越看下去,我却发现,与高三孩子的备考压力相比,中年父母那隐藏起来的不易和辛酸更让人揪心和唏嘘。 看到他们为没钱发愁、为工作发愁、为身体发愁,我慢慢意识到:父母不仅要当我们的父母,还要当赡养老人的儿女、工作繁忙的打工仔、能扛事儿的中年人。 而当时的我们,只要做一个备考学生,就万事大吉。 当我离学生时代越来越远、逐渐接近父母的年龄时,才发现: 父母,尤其是我们口中的中国式父母,其实比我们更不容易。 01最需要顶天立地的时候最容易遭遇致命打击中年父母,更知道钱有多珍贵。 中年父母,更知道钱有多难赚。 方圆(黄磊)和童文洁(海清)两口子要养两个高三孩子、要供房贷、要租学区房、要给孩子报补习班、要给孩子请艺考老师…… 他们在职场打拼多年,一个做到了部门领导,一个做到了副总监,收入颇丰,妥妥的中产。 然而,一夜之间,童文洁被信任的下属背叛,从副总监一下子降职成了小助理。养家的重任就交给了方圆。 没成想,刚完成一个大项目、坐等升职加薪的方圆竟然被老领导炒了鱿鱼。 于是,家里的收入少了一大半。 三十多岁失业不顺,叫中年危机,四十多岁工作被辞,叫人生宕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被辞的方圆已经45岁,他找不到工作了。 发红包求人脉内推,人家只领红包不办事; 去学弟的公司,人家又嫌他年龄大不合适。 谁让中年人熬不了996,给不了低薪水,替代性太强,性价比太低。 这个社会就是那么残酷,年龄就是原罪。 后来,名校毕业、业务能力强的方圆只好去开网约车,兼职做配音,贴补家用。 最让人心痛的一幕是他在酒后失意痛哭: 中年父母的真情流露,往往在酒后 是啊,这辈子本来意气风发,怎么突然就灰头土脸了呢? 中年父母的痛苦往往都忍着、憋着、藏着,只有借着酒劲儿,才敢「砰」的一下发泄出来,好好哭一场。然后还要在孩子看见之前擦干眼泪,当作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 方圆失业之后,基本上就全靠童文洁一个人养家。 可是,被降职到小助理的她在职场上也遭遇了危机。 性骚扰。 新调任的上司对她动手动脚,她一忍再忍。因为她知道,要是主动辞职,那这个家就真的断了粮,两个还在上高三的孩子还怎么高考? 屋漏偏逢连夜雨。 方圆的父母又被保健品传销公司骗了80万,老两口在派出所慌了、懵了、哭了。 突如其来的大窟窿当然还是需要方圆和童文洁两个中年人填上。 年轻时经历点事儿以为天都要塌了,殊不知中年后经历的事儿才是真的「要人命」,而且无从选择,只能硬抗。 中年父母,很难有崩溃自由。 中年人的艰辛,只能埋在自己心底。 02要强和偏执的单亲「虎妈」是婚姻失败的后遗症中年父母,更怕缺爱。 怕失去孩子的爱,怕失去恋人的爱。 宋倩(小陶虹)和女儿英子的关系,在全剧中最让人窒息。 宋倩是单身妈妈,因为丈夫乔卫东(沙溢)出轨而早早离婚。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一直和女儿英子相依为命。 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妈妈。自己是名校的金牌物理老师,女儿升入高三后,辞了工作带补习班,留出更多时间专心照顾孩子起居和学习。而且,十几年前她就在北京囤了五套学区房,所以家里不差钱。 女儿英子跟妈妈生活,乖巧懂事,成绩优异,从小就热爱天文,希望考上全国排名第一的南京大学天文系,进入中国国家航天局工作,成为一名女航天员。 作为个体,她们都很完美。但作为母女,她们的关系却充满裂痕。 一切都是因为妈妈宋倩的超强控制欲。 她把女儿英子的人生看成自己人生的延续,所以不停地强行干涉英子的选择。英子想考南大,她却只允许考清华。 当她发现英子开始悄悄反抗时,更是搬出了道德绑架: 妈妈只有你,没有你,我该怎么活? 她是一个典型的「控制型父母」。 我们这届年轻人,可能还没来得及做父母,但我们都做过孩子。 所以,我们更容易代入英子的角色,对这位控制型妈妈疯狂的指责。 被逼到恨不得跳海的英子很可怜,在高压环境下生活得很不容易,但更可怜更不容易的,是表面强势的妈妈。 因为她人到中年,仍不敢向女儿展示自己的脆弱。 因为她人到中年,仍摆脱不了对婚姻受挫的伤痛。 这一点,在剧情快结束时才出现线索。 看到这里,你才会不自觉地对宋倩这个角色由充满排斥变成又爱又恨又心疼。 意料之外的离婚给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在女儿面前她却从不展示出来。 因为她一向要强,一向骄傲,想做一个能被女儿依赖一辈子的妈妈,所以不想被女儿看到脆弱痛苦、需要关怀的一面。 丈夫的出轨打乱了她的人生计划,虽然女儿被判给自己,但她应该非常害怕女儿被丈夫抢走,所以总是有意无意阻拦女儿靠近爸爸,并且极度害怕失去女儿的爱。 为了让女儿彻底离不开自己,她恨不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女儿。 这就造成了母女关系的失控。 也造成了中年母亲的失控。 但正如刘静(咏梅)在剧中对英子所说的那样: 宋倩的做法算不上一个超级好妈妈,但是这么多年来,她心里的苦,她承受的痛,只会多不会少。 因为中年单身母亲,没有脆弱自由。 03当得了人民的好公仆也想当儿子的好爸爸中年父母,更珍惜和孩子的相处。 季区长(王砚辉)和妻子刘静(咏梅)在儿子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借调多年。儿子升入高三前又急急忙忙调回了北京,打算陪儿子度过高考。 然而他们却难过地发现:儿子已经跟自己不亲了。 尤其是跟爸爸不亲。 为了缓和父子关系,弥补6年来儿子对父爱的缺失,这位中年父亲,做出了很多努力。 他小心翼翼地接近儿子。 知道儿子喜欢赛车,二话不说拉着妻子一起去玩,还特意找一些赛车视频和儿子分享。 得知儿子泡在游戏厅,立马跑过去换了一大堆游戏币,让儿子教自己玩游戏。 因为儿子在家里不和自己聊天,所以从不上网的他还注册了一个网名,用昵称和儿子沟通,做儿子的「好朋友」。 尤其是吃披萨这一幕,儿子因为觉得尴尬而特意不和他坐面对面,他也没生气,聊着聊着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挪到了儿子面前。 看到儿子大口吃披萨后还一脸慈父笑。 而这一切,都是这位新调任的北京市区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做的。 都说工作和家庭难以平衡,这一点中年父母最懂。 但为了了解儿子,这位中年父亲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接触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愿意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儿,甚至愿意拉下脸来主动和儿子套近乎。 而这一切,却很容易被孩子忽视。 他又小心翼翼地做个官员。 因为身处高位,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行为不端。 刚来北京时没地方住,到宾馆后要问一句:没超标吧? 为了孩子高考租了学区房,放弃大三居选择小二居,考虑的也是这样不超标。 甚至连中式家具,都要从二手市场淘,生怕铺张浪费。 而他的儿子在开学第一天却违反校规校纪,开着舅舅的法拉利上学,这事还传到了他的领导那里。 他让儿子道歉,但在儿子眼里,爸爸让自己道歉是为了维护官员的名声,是为了将来升官进爵,回归家庭也只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 一怒之下他打了儿子。 刚刚缓和的父子关系又开始破裂。 后来,当着众人的面,在官场上说一不二的他对着自己的儿子弯腰鞠躬道歉,希望得到儿子的原谅。 这次道歉,他获得了儿子的谅解,父子关系终于有所缓和。 他当得了人民的好公仆,也要当儿子的好爸爸。 然而没想到,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和他一路扶持走来的妻子得了病,癌症。 这次他不再小心翼翼,而是反思自己。 妻子生病之后,他暂时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自愿退居二线,学煲汤、学做菜,照顾妻子的病情和儿子的起居。 中年人不易,身负重任的中年人更不易。 剧中的季区长,不仅要对一方百姓的生活负责,还要拼尽全力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中年父亲,他很难有流泪自由。 04开始生病的身体是中年父母不可控的噩梦中年父母,更知道健康的珍贵。 父母是孩子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爸妈没了,我们直面死亡。 马尔克斯曾说,父母健在的话,你和死亡之间有一层垫子,当父母离开以后,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 剧中的磊儿应该最能体会这种滋味。 当他的同龄人在紧张备考和享受父母关怀时,他千里迢迢从福建来到北京投奔小姨(海清)。 因为他的妈妈去世了。 他成绩优异,回回考年级第一,但是心思敏感,习惯性地把对已逝母亲的爱深深藏在心里。 然而有一次手机意外被摔坏,他拼命在地上爬,去捡那部已经支离破碎的手机。 因为那部手机里有妈妈的所有照片和消息。 老舍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磊儿这孩子,过早摸到了「死亡」这堵墙。差点摸到这堵墙的,还有上文提到的区长儿子。 剧中,季区长的妻子刘静(咏梅)被诊断出了乳腺癌。 她是剧中的完美妈妈,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理性客观,从不强迫孩子,是父子之间的润滑剂。 她可能也是剧中最累的妈妈,多年来跟着丈夫借调外地,在外要维护官员丈夫的形象、要处理繁忙的工作,在家要照顾儿子的生活、关心儿子的学习和心情。 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后,她的反应是: 儿子怎么办? 被儿子发现怎么办? 中年父母的绝望,从发现自己身体变差开始。 年轻时,谁都有鲜活的身体,谁都有折腾的力气。但是中年父母没了这项权利。 他们必须接受自己的身体逐渐走下坡路,必须接受身体出现的一切问题。 但他们最操心的,还是孩子有没有吃好饭、工作忙不忙累不累、有没有熬夜有没有早起。 没有人不在意自己的身体,但在孩子面前,孩子就是第一位。 中年父母,没法健康自由。 05你的不容易在中年父母面前不值一提多谢这部剧,让我开始体会中年父母的不易。 我们总自嘲自己活得不容易,但其实父母那一代更不容易。 我们吃上的时代红利,我们以为的理所当然,离不开他们大半辈子的打拼。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对儿子说:你们简直就是大海里鲜艳多姿的热带鱼。 是啊,我们不仅是自带斑斓色彩的热带鱼,我们的面前还有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在这个世界面前,父母显得如此无聊、如此唠叨。 尤其是在外求学工作,一不小心就忽视了父母的存在、父母的生命。 你上次主动给父母发消息打电话是什么时候? 我已经记不清了。 因为每次都是他们主动找我,而且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我的工作学习。 他们发个消息战战兢兢,收到我的回复又欣喜若狂。 前段时间,我发现我们之间的聊天模式已经固定了下来:他们在网络那头连发一大堆消息,而我在网络这头只简短的回复「我知道了」。 甚至有时候都忘记回复消息。 有次视频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会因为我忘回消息而生气,也会因为我晚回消息而担心。 上次看《脱口秀大会》,有人说「我们一直在孝顺别人家的父母」。 我心想,可不是嘛: 我们一直在照顾金主爸妈,却没怎么照顾自己爸妈。 因为在我们逐渐长大之后,父母在我们世界中的优先级就逐渐降到了最低。首先是老板或恋人,其次是朋友或客户,而父母,总是被我们排在最后。 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永远不会怪我们。 而我们,却容易把自身问题归结为「原生家庭」。 我们习惯性的站在父母的对立面,埋怨他们不了解我们、不理解我们,但我们理解他们吗?有试图了解过他们的不易之处吗? 我们心里有答案。 最后 愿我们都对父母好一点,哪怕是中国式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