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拉法特将援款贪污是导致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失败的重要原因吗?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8-31

首先,不能片面地说“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失败”:固然,“巴勒斯坦国”至今未得到联合国正式承认,但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成功在达成《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承认对方生存权,以色列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权利,并允许后者5年内在被占领土上实行自治。1994年5月4日,《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签署,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到1995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了西岸和加沙地带许多以前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以色列军队撤出西岸90%和加沙60%土地),自二战后、尤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在巴勒斯坦无尺寸之土的巴勒斯坦人和巴解组织,终于有了一块本土上合法的立足之地,有了自己的政府、武装和行政立法机构,这不是胜利是什么?

此后尽管以色列强硬派当道,美国出尔反尔,巴勒斯坦内部也内讧不断,建国梦至今难圆,但巴勒斯坦国2011年被接纳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912年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这个“国家”在世界上得到多达136个联合国成员国和梵蒂冈的承认——考虑到巴解所面对的敌人,如果这也算“失败”,未免过苛。

阿拉法特作为巴解长期领导人,主持了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和和平谈判,一手促成了《奥斯陆协定》和此后巴解民族权力机构的“落地”,并且在以色列拉宾遇害、强硬派抬头后坐困办公室不屈不挠,保住了权力机构的独立性和自治政府的存在,在他生前,巴勒斯坦自治当局虽然内讧不断,但仍保持形式上的团结。这些都是他的功绩。

但阿拉法特也有很多缺点和错误:党同伐异、好大喜功,在约旦和黎巴嫩时不尊重好心收留他们的东道主,大搞“国中之国”,最终被先后逐出约旦、黎巴嫩,又无力安抚内部派系,最终只能把大本营搬到远离巴勒斯坦的突尼斯,实际上对巴勒斯坦本土抗争长期失控,这导致自治政府成立后一直坚持本土斗争的哈马斯等派别尾大不掉,留下了巨大隐患。此外,他在伊拉克侵略科威特时是仅有的两个支持萨达姆的阿拉伯实体(另一个是也门),这也连累巴解组织付出沉重政治代价。.

至于贪腐,首先要说的是针对阿拉法特本人的贪腐指控并没有太多实证,有确切实证的少数线索都指向他那位不安分的“新娘子”,且当时阿拉法特被以色列军队围困在拉马拉办公室内,很难为事件负责,巴勒斯坦内部也有许多人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心夺权的法塔赫内部权贵们的栽赃。其次,指控他贪腐的法塔赫权贵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他们在阿拉法特死后不久就被哈马斯夺取了加沙,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巴勒斯坦民众支持的关键。

巴解组织之所以始终达不到自己成立时既定的目标,原因首先是目标本身就不切实际(“不承认以色列存在”、“把犹太人赶出去”,这些如今巴解自己也放弃了),其次是敌人过于强大,第三是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巴解内部也内讧不断,第四是冷战时苏联的支持别有用心,冷战后连别有用心的支持都不稳定,这些问题显然不是阿拉法特一人所能负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