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与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同属于罗曼语系,学习掌握了葡萄牙语后就能很容易掌握其他欧洲语言。 这一带游客很多。  发现者纪念碑 里斯本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温暖如春,舒适宜人。
极具地标意义的——4月25号大桥
4月25号大桥(葡萄牙语:Ponte
25 de
Abril),曾是欧洲第一长桥,世界第三长悬索桥,桥身全长2277.61米,横跨河两岸,极具地标意义。  葡萄牙4月25号大桥于1966年建成,最初以当时的独裁统治者萨拉查(Salazar)的名字命名,被称作萨拉查大桥(葡萄牙语:Ponte
Salazar)。后来,葡萄牙于1974年4月25日推翻了萨拉查(Salazar)的独裁政权,后被称为“丁香革命”。为了纪念葡萄牙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这一历史时刻,就将萨拉查大桥改名为“4月25号大桥”。我们两次通过4.25
大桥,上桥要交费,出来就不用交了。
 由于4月25号大桥外观颜色近似于美国的金门大桥,所以经常被外界称作金门大桥的姊妹桥。事实上,4月25号大桥是由建设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的美国美国公司建造的。该桥上部有六个车道,下部有两条铁路道。在桥上可以俯瞰整个里斯本和静静流过的特茹河,景色蔚为壮观。  如今的葡萄牙4月25号大桥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雨,依然闪着红色的光辉,宛若一条红色的缎带,悬在特茹河上,成为里斯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建议游玩时长:0.5个小时。开放时间:全天。门票价格:免费。 太加斯河旁的基督像
 一个张开双臂的基督像高高地矗立在Almada山顶,由此眺望里斯本市区及海峡周边,景观开阔。  葡萄牙比邻国西班牙早50年脱离摩尔人的宰制。在这50年间,葡萄牙抢先展开了新世界的探索和征服。在航海家亨利(1394-1460)带头下,葡萄牙水手相继出海,成为全球海域的探险先驱。当年航海的人们总是在这个雕像下出发,前往未知的世界。 艺术家法朗科(Francisco
Franco)花了10年时间,完成这尊高28公尺的雄伟基督像,连同下方82公尺高的混凝土底座,共110公尺高。
 基督像底座内的教堂  
   橄榄树  里斯本依山傍水,整个城市分布在7个小山丘上,远远望去,色调深浅不一的红瓦顶房屋和浓淡不同的绿色树丛交相辉映,景色十分优美。
  这尊基督像于1959年树立在伊比利半岛的大西洋岸,面朝里斯本,兴建灵感来自俯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Christ
the Redeemer)。
  耸立于太加斯河口岸边的基督像,见证了伊比利半岛人民的宗教狂热。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是流行于16世纪初期的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典型,气魄宏伟,雕刻华丽。 
院内有全国知名人士的墓地,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和著名诗人卡摩安兹就长眠于此。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是葡萄牙境内最大的教堂,被认为是葡萄牙国家的名片。 
 1502年,为了纪念达·伽马从印度凯旋而归,曼努埃尔一世下令开始修建这座华丽而宏伟的修道院。最初的计划是想将这里作为纪念大航海及艾维兹王朝成员举行葬礼的地方,但后来逐渐成为葡萄牙海员在这进行远航之前进行祈祷的教堂。

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达·伽马去世后,其遗体也被隆重地安放在这里。自此,这座修道院和大航海时代绑在了一起,成为了葡萄牙在那个时代获得无比荣耀的历史性建筑物。   整个修道院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堂,另一部分是回廊。
回廊庄重而宽大


1983年,热罗尼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观教堂是免费的。   
参观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到旁边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食堂品尝了修道院做的拥有170年历史的独特的葡式蛋挞。 
耐心排队,终于买到了刚做好的蛋挞。跟别的地方的蛋挞还真不一样,口感比较酥甜。 文字资料选自网络,照片拍于2018.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