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更好的演奏二胡作品

 風荷 2019-08-31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拉弦乐器,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语音语调、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各不相同,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形成了不同地域色彩的音乐风格。通常人们划分音乐地域性风格是按照地理位置,以长江为界,大致分为南北两个大的区域范围,二胡曲作品的地域性风格的划分也大致如此。一般来讲,南方的风格细腻抒情,北方的风格粗犷豪迈。二胡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民族乐器之一,在其演奏风格和技法表现上,与地域性音乐风格和技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有的二胡音乐作品中,地域性和时代性风格的乐曲非常之多。二胡的风格性演奏技巧是前人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也是整个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了解作品

        当我们拿过一首作品,首先必须对它有所了解,不应盲目地去演奏乐谱。这里的“了解”不只是力度,表情术语……更重要的是它的背景,其中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作品的创作意图。这些才是作品的“根”。另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作品的地域性,与时代性。地域性,就是指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乐曲。我国民族众多,各有各地的方言、各地的民歌、各地的地方戏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时也为二胡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地方音乐素材。例如:江南的语调柔和,自然环境优美,它所形成的音乐都有着清纯、柔和的特点。相对来说的北方音乐,由于北方人的语言粗犷、性格豪爽,那里没有江南水乡的秀雅,但却有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这便形成了刚劲、浑厚、豪放的北方音乐风格。所谓时代性,它是指不同的乐曲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突出的时代意义。例如,有控诉了黑暗旧社会的不平等,憧憬着美好未来的;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激励人们永远向前的。它所反映的是时代的脉搏,时代的精神。
        任何一首作品都有其地方风格,而这种风格又离不开与时代性相结合;反过来说任何一首时代性的作品都呈现出其地域上的风格特征,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在了解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相互结合,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完整地表达乐曲的内涵。以《二泉映月》为例,从题目上看是在写江苏第二泉的优美景色,感觉宁静、优美,但作者却是向我们展现了他饱经沧桑的一生。从地域性来看,作者华彦钧是江苏无锡人,此乐曲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乐句中也呈现着江南小调的色彩及细腻的演奏技巧。从时代性来看,当时阿炳所处时代是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的战乱时期,政局腐败、民不聊生。作为社会最低阶层的民间艺人,他的一生是痛苦凄凉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却表现出了宁折不弯的坚强性格,向黑暗的社会提出控诉,他是处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之下的反抗精神力量的代表。这首作品苍凉中见挺拔,凝静中见刚直,蕴含着大气朴实的美感,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在学习 这首作品时既应抓住作者的心理,又不能忽视江南地区所特有的风格,注意两者的相互统一,这一点对于表现作品的完整性是极为重要的。

        二胡演奏不单是技巧的运用,我们还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具有什么地方性的特殊技巧、特殊的语调和特殊的旋律线条,这些都是构成区域性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这一点,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就是多听、多唱。演奏二胡也应像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有语气、有各种表情,无论是 悲壮、活泼、欢快、委婉、优美的乐曲都表现出一定的内容,即使是最简单的几个音也是有生命的。如《三门峡畅想曲》是以描写大跃进年代水库工地的生活情景为创作背景的,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高度赞颂了建设者们以主人翁姿态忘我劳动的崇高境界和英雄气概,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深情厚意,该曲的音乐基调是积极热情的。而《赛马》则是以描写内蒙人民在欢庆节日时举行赛马活动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为创作背景的,其音乐基调是热烈欢快的。这两首乐曲都属于快速激情类作品,但在音乐基调和音乐内涵方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倘若将二者奏成同样的感觉,显然失去了原曲本该具有的韵味,改变了作曲者的创作意图。

        由于地域的不同,乐曲所表现出来的地方风味也不相同,再如《陕北抒怀》大量运用娃娃腔的手法,即快速垫指滑音,体现很有乡土味的陕北风味;《一枝花》是山东民间乐曲,其中运用极具个性的大幅度滑揉,模仿坠琴演奏技法,同时滑揉和滑音也很具有唢呐的演奏特色,表现地道的山东风味;《草原新牧民》是富有内蒙风味的乐曲,它的三度颤音和特有的装饰音体现了内蒙特色乐器马头琴的演奏技法,这样的处理一下子就能把我们带到辽阔的大草原上。

        大多数二胡作品都是与我国的民间音乐相联系的。有的来源于某地区的民歌;有的来源于歌剧或地方戏曲;还有的则与民间说唱有关。因此,多听、多唱与其相关的音乐材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乐曲的源头,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有益于我们掌握各地区的音乐的特点,并富有歌唱性地去演奏。
        二 :音色处理

        在音色的处理上,也需要不断地变化才能有流动的音乐,否则就有如单调乏味的白纸。二胡的发音有刚柔、虚实、浓淡、厚薄等之分,也要辅助与不同的揉弦技巧。《月夜》,它的声音要,晶莹剔透、轻盈飘舞;同样是抒情优美、流畅如歌的《春诗》音色要做到一个“美”字,使人感到无比的清新爽快,像美丽的春姑娘向我们翩翩走来。演奏《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中的高音区歌唱性旋律,其音色清亮,有歌声飘自远方之感,且闪着迷人的珠光,一听就会联想到新疆姑娘那动人的歌喉。

        柔美、明亮的声音虽然是好的,但如果用来演奏色调苍劲的阿炳的作品,就显得很不合适。二胡的音色变化不仅关系到表现手段是否丰富,而且关系到二胡艺术是否能向更高更深的境界发展,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一定要具有自己独特的千变万化的声音色彩。

        三 :培养情感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在二胡的演奏中,技巧固然重要,但有了过硬的技巧,却缺乏感情的投入时,那音乐也是一样的苍白无力。因此,任何一首作品都应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规律。音乐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声”,即音响;另一个是“情”,即“情感”,两者缺一不可。

        培养情感首先要为自己创设情境,这是“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累各种类型的素材,为情感的演绎作好充分的准备。积累素材的途径很多,例如:多看电影、戏剧、舞蹈……积累各种丰富的图像,并在情节中感受音乐,了解每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使这些事和像与你的情感相结合,这是培养情感的第一步。其次,要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每首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情绪,特定的图像画面。创设了情境,我们可以融身于事,融情于景,在联想中产生共振,情发于其中而产生共鸣,想象一切可感知的因素是表现作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例如:《空山鸟语》是一首技巧性较为突出的乐曲,重在突出画面与意境,它向人们展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的画面,空旷的山,清脆的鸟鸣更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在想象中演奏此乐曲,会发现其别有一番风味。再以《葡萄熟了》为例,它描写了新疆葡萄园里的丰收景象。一串串可人的葡萄诉说着新疆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幕幕忙碌的场景表现着又一年丰收的喜悦。伴着舞蹈性的节奏,想象丰收的喜悦,会调动你每一颗律动的细胞,使你在轻松愉快中表现那种收获的美好。这可见想象的重要性。

        一棵小树之所以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根系不但要扎得深,还要伸得广。除了在情境和想象上着手外,还应在文化艺术修养上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拥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是坚定我们艺术道路的核心与关键。

        总之,情感是我们渡水的飞舟,登天的云梯。但丰富的情感不是一天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从学习 和生活中去点滴的积累。才会使自己的感情丰富,情思细腻,才能成熟地去体现美感,体现风格。从中我们还可以挖掘出作品中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迈着富有情感的脚步,你会发现二胡音乐的魅力之所在。

        掌握二胡作品风格的方法是多样化的,综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即:了解作品,音色处理,培养情感,是我们演奏的关键,它有助于我们去认真的思索音乐、学习理解音乐、走进音乐、演奏音乐,从好的作品中去获得对二胡音乐的最大兴趣。地域风格的“个性化”是二胡作品尤为突出的特征,丰富的“个性化”又来自丰富的音乐内容 。用我们对音乐的极大热情去演绎音乐,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去热爱和深入学习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土壤来进行新的创造,用我们手中的“二胡”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