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此诗佩服古人智慧,一般人不知从哪开始读,目前只找到这一 首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在写诗为难人这件事上,古人认真的。他们把诗写在树叶上、墙壁上、锦缎上、盘子上、茶壶上,这些诗在前几期里我们一一介绍过,随便拿一首出来都不是流传千年的经典,但却总是有能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本期要和大家再分享一首趣诗,这次确实是写在纸上的没错 ,但却又着实让后世好好得犯了难。这首诗没有名字,作者是谁也不知,但造型却很是别致,被称为火焰体。它长得有些像宝塔诗,所谓宝塔诗就是全诗呈塔状排列,比较出名的有白居易《茶》。但这种火焰体比宝塔诗来得还要更怪一些,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开山 满桃 山 杏山 好 景 山来 山 客 看 山里 山 僧 山 客 山山 中 山 路 转 山 崖

初读这首诗,不少人只看到12个山字,但却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正常的宝塔诗是从前往后读,但是这首诗是从后往前读。从最后一句的第一字开始读,从左往右饶着读完后再从右往左,依次往上螺旋来读,按正常排列读出来就是这样: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一般而言,写这类造型奇怪的诗是为了在众人面前炫技,但是这首诗无论是从意境还是笔力都是一流的,可谓一次成功的炫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近体诗范畴,在对偶上要求不高,但在押韵上有严格的要求,代表作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而这首诗除了是一首成功的七言绝句外,还是一首同头诗。全诗共28个字,却一共有16个山字,每句3个,而且句句都以“山”开头。这也是全诗读来朗朗上口,浑然天成的原因。

首句由山路开始写,峰回路转是山崖,可见此山的高和险。次句人物出场,客和僧慕名而来,为的是一睹山之奇、山之美。这两句既押韵,又颇为灵动将让人物、地点都一一道明,可谓十分高明。

而后两句中则是山客山僧眼中之景。诗人截取用一个“好”字来概括山中之景,然后截取了山杏和山桃两种极具代表性的景物来一一描写。最后再用“满山开”为结,与首句的山路山崖遥相呼应,一气呵成。

纵观全诗无一生僻字,也无高级的字眼,但却胜在造型的别致上。目前这首诗是仅存有记载的火焰体诗,后来也有不少诗人希望能写出这种火焰体诗作,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读完此诗,不少人开始佩服起古人的智慧了。有人认为炫技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但在小编看来,诗词的世界里从来就没有排它性,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玩玩文字游戏也好,只要能流传下来的,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大家说呢?欢迎讨论一、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