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陈延熙弟子杜毓泽二路完整演练

 无名老熊 2019-08-31

杜严,字毅齋,號友梅,河南省博爱县人,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赴日本留学,法政大学毕业,归国授翰林院编修。调回籍筹备咨议局,选为议长。民国初年,任河南都督府秘书长、民政厅长,后调广西任政务厅长。1937年之后,因不愿与日人合作,至四川避难,后病卒。子杜毓澤(1897~1990年),为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延熙弟子。

杜严书法

杜毓泽,字济民(1897-1990),博爱县清化镇二街人,清翰林大学士杜严之子。     

清末,经杜严先生牵线,在京经营怀药的杜盛兴商号到陈家沟礼请陈延熙入聘袁世凯邸教太极拳。六载毕,陈延熙解聘,杜严便礼请陈延熙至府上作西席,杜毓泽得以少东的身份,执礼问艺,时年杜毓泽十八岁,从延熙习陈氏太极拳老架。延熙公之太极拳造诣很高,所授者拳势甚低且极开展而紧凑,杜毓泽以老架头套十三势定型。

因杜严南调粤桂,延熙师因年事已高,恐不服南方水土;且看家护院极费心神,非高龄之人所负担。延熙公便荐侄子陈名标来做武师。杜毓泽遂又从名标老师习“新架”,直到杜毓泽入上海同济大学,再赴德国克虏伯兵工厂深造。

陈铭标师传授杜毓泽新架中的三套小架和炮捶,他深得真传,熔汇贯通。经他的弟子到陈家沟考察,陈铭标师所传的小架太极拳为忽雷架太极拳。

杜毓泽192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系,故教拳时喜欢用机械之应用力学,来阐释太极拳原理,用枪杆内的来复线,来说明缠丝劲及发劲的精妙。讲解生动,条理清楚,深受弟子欢迎。对陈延熙公之老架和陈铭标公之忽雷架、炮捶在台湾和欧美各地传承和发扬,具有莫大的贡献,为近世不可多得的一位太极宗师。在台北太极拳界有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台湾太极拳界的六老之一。

杜毓泽对陈式太极拳的贡献,一是他保存了陈延熙公「老架」练法。这种练法与今日盛行的陈式太极拳不同,是比较研究陈式太极拳发展、演绎的历史的重要资料。二是他继承了陈名标老师的「忽雷架」,也是稀有的武术资料;三是他的「炮捶」兼承二系,别张一军,为后人留下更丰富的资产。

杜毓泽宗师的最大特点,是他那永不止息的求真精神,与谦抑风度,他从不以辈份骄人,亦不歧视任何派系的陈氏太极拳。授课之时,开明、活络,结合流行的健身器材,基本体能训练,盘架子、讲用法;尤能博采诸家,弃短取长,真让学员将太极的功夫练到了身上、心上,而不只是以手足便捷为满足!

    杜毓泽1990年在台湾逝世,星寿九十四岁。其夫人康为慧夫人,出自名门。有一子一女。子,佩;女,琬,家学渊源,积厚流光,均在美国成家立业。他在台之入室弟子有王嘉祥、涂宗仁、李後成、曹得鄰等四人,由於其弟子與再傳弟子之傳播,故對陳延熙之老架和陳銘標新架(忽雷架)、炮捶系列,終於能在台灣和歐美各地傳承和發揚,杜毓澤對陳氏太極拳實具有莫大的貢獻。为近代伟大太极拳家之一,是近世不可多得的一位太极宗师。

二路完整视频

杜毓泽套路


拳照

杜毓泽与弟子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