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美顶尖大学最强技能“过招”,惊人的结果反差是为何?

 PeerBang留学 2021-04-06
教育可能是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之一。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好奇心,一旦他们走进教室,这种教育就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近年来,很多人对中美教育的差异都做了很多分析,发表了许多见解。作为家长和学生,最直观可见的一个方面,就是毕业生的出路。因为毕业生的发展,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选择怎样的人生轨迹,折射出他们拥有怎样的需求和追求,又具有何种能力和渠道去实现人生规划。
顶尖名校毕业生代表了毕业生中的精英群体,而他们中大多数人毕业后的路径甚至已成为世俗意义下“成功”的标杆。


最近一项关于中美顶尖大学校友最强技能的比拼在网上流传了开来,引来了不少人围观。
在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上,可以看到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的统计数据,其中就包括了各大名校校友们的“擅长领域”。
在哈佛大学,我们可以看到:一共27万多哈佛毕业生中,技能排名最高的是研究(Research),然后是管理Management),领导力Leadership

图片:LinkedIn 哈佛大学主页

同样,我们再来查查与哈佛齐名的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数据。
图片:LinkedIn 耶鲁大学主页

图片:LinkedIn 普林斯顿大学主页
这两所名校的结果如出一辙——排名前三的技能是:研究(Research),公开演讲(Public Speaking),领导力(Leadership)。说明,这些是美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认为求职时自己最拿得出手、且是雇主最看重的能力。
按照这个思路,整理统计出了US News Top 10的美国顶尖大学中,排名最高的技能是领导力,一共获得了9票。排名其后的还有研究(8票)、公开演讲(8票)、管理、项目管理、战略咨询等等,基本情况相似。
那么,中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拿手的技能是什么呢?
其实在国内,情况也是极其地“类似”。有一项技能几乎被所有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勾选为第一,那就是——
微软办公软件 Microsoft Office
比如看看国内Top 2的清北
图片:LinkedIn 北京大学主页
图片:LinkedIn 清华大学主页
其他高校的情况也都一样。不仅微软Office连续蝉联榜首,Excel、PPT单独拎出来,个个都很能打,同样进入了不少毕业生技能的前十名中。
如果说以上选的都是“综合性”大学,大家的技能都“综合”一些,那来看看偏重理工科的院校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五名的技能倒是没有Office,而是“清一色”更高深的计算机语言:C++、Matlab、Python、C语言、Java...
图片:LinkedI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页
但美国TOP1的理工院校——麻省理工学院(MIT),前五名的技能却没有一个是应用型技术。
图片:LinkedIn 麻省理工学院主页

同为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世界强校的加州理工学院(US News #12),前五项技能中,除了MATLAB和Python,他们也同时强调研究、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图片:LinkedIn 加州理工学院主页
可以看到,如今,国内招聘市场人才竞争中,有不少能将Ps、C++、Pr与Au等技能拿捏在手的理工青年,还有不少人在潜心研究各类软件,探寻并修炼着更快、更强的Office或者PS技巧。
而在美国,各大学毕业生们的求职简历,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大多凸显的是领导、研究与管理等“软能力”。

所以,为什么中国学生注重硬技能
而美国学生注重软实力呢?

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就是与两国不同的就业市场有关。
根据北大一项对雇主的调查指出,国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关注程度调查显示:专业性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这样的硬实力位列关注度的前两位。
然而,诸如创新能力、通识性知识与技能、执行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等软实力则分列硬实力之后。


人工智能时代的逼近,发展在科技前沿的欧美公司却对人才的渴望却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需求。
在领英(LinkedIn)一份关于2019年企业最需要的技能(The Skills Companies Need Most in 2019的报告中显示,2019年的雇主正在寻找硬技能和软技能的结合。而相比硬技能,软技能正被更多的公司提及。
LinkedIn学习编辑Paul Petrone在博客中写道,“加强软技能是你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投资之一,因为它们永远不会过时,此外,人工智能的兴起只会使软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们正是机器人无法自动化的技能类型。”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57%的高层领导认为软技能比硬技能更重要。
也就是说,2019年及未来,企业最需要的是软技能。那企业最需要的软技能是什么呢?LinkedIn统计出企业强调最多的5项软技能:

图片:LinkedIn 5顶级软技能

在所有软技能中,大多数的企业将创造力(creativity)放在了首要位置。除了创造力,最重要的软技能是说服技巧(persuasion)团队协作(collaboration)适应能力(adaptability)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
对比前文美国大学技能中涉及到的研究、公开演讲、管理的技能,不难发现,这些都与企业所需要的软实力息息相关。比如说研究,其实指的就是你的分析技能。许多工作要求员工能够解释信息,理解并帮助解决问题。这在从商业到数据架构到营销,从法律到医学等各个行业都很重要。
而LinkedIn上指出的公开演讲其实就是强调每个人的表达与沟通的能力。沟通对几乎任何工作都至关重要。员工需要能够与客户,同事和雇主有效地分享想法。他们需要能够以书面和言语分享这些想法。
当然,硬技能作为推动时代进步的源动力,它同样很重要。随着自动化和算法等技术创造出高质量的新工作岗位,并淘汰其他工作岗位,对这种能力的需求只可能会增加。以下是LinkedIn统计出的关于企业最需要的5项硬技能:

图片:LinkedIn 5顶级硬技能

就业市场对硬技能的需求反映了日益数字化的世界,其中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将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是分析推理(Analytical Reasoning)、人员管理(People Management)和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简称UX Design)。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AI)的自动化和进步有望鼓励多达3.75亿人约占全球劳动力总数的14%重新掌握技能。并且,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境下,中国高达31%的工作时间将被自动化,如果发展相对缓和,这一数值将下降到16%。

其实,关于机器人将抢走人类工作机会的讨论已经屡见不鲜,而机器最难以替代的部分,就是人类特有的“人情味”。
这其实正是我们需要发展的“软技能”。因为虽然机器人善于优化旧的想法,但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构想出未来解决方案的有创造力的员工。因此技能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实践,一切技术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正如科技巨头微软(Microsoft)的两位高管最近撰文时所说的:“随着计算机的行为更加接近人类,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将变得愈发重要。语言、艺术、历史、经济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发展学课程,能够教授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和基于哲学、伦理学层面上的思考,这些技能将有助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开发和管理。”


那为什么中美大学
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今年一位某985大学中文专业应届生写的一篇《我以为考上了 985,就不愁找工作》,道出了现今国内百万应届毕业生们的焦虑。
三个月时间,作者投出了70多份简历,面试了10来家公司,只拿到过一个offer,但又错过了。作者不禁在文中感慨:“原来,考上985就是我的人生巅峰。”
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是为什么呢?
《论中美教育》一书的作者陈麦克,是华尔街知名的教育投资家,一直活跃在中美投资界和教育界,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现状深入了解。在对比了中美高等教育后,他发现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要。照美国那边的说法,也叫“技能差距(Skill gap)”,就是指学校培养出的新一代和社会严重脱节,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考上了985高校并不意味着找工作会很顺利,高考选专业、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实习、横向拓展自己的技能非常关键。好的学历只是一个平台,在985高校学习获得的是优质的教学资源,优秀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这些都对我们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职场上HR看中的是工作能力。985不一定能换来铁饭碗,提升个人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硬技能”和“软技能”到底哪个更重要?其实两者无需对比,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但从长远来看,人生永远都不会是单行道;培养软技能,一定会是你持续学习,持续成长,受益终身的重要“武器”。

任何优秀的大学教育,不仅应该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这些技能要么脱离或落后于社会现实和雇主需要,要么可以快速地在进入职位后快速习得——还应该教学生将受用终生的通用技能,比如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共情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只有这些能力,才能让你不只是做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而是能走上管理和领导职位,整合资源,创造比个人要大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