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食赋自然教育课程) (6月8日食赋自然教育课程) 早在4万年前,智人就出现了,为了适应环境,智人发明了“石刀技术”,通过这些兽骨或缝石,人们自发地组成20-50人的团体进行食物采集。 一般来说,女人在住处附近采摘,而男人则会到远一些的地方狩猎。 (6月8日食赋自然教育课程) 在马格德林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洲西北部和法国南部的多尔多涅山谷,因盛产取之不尽的蛙鱼和鹿而聚集过人数更多的狩猎团体。 从自然界攫取食物,完全依赖自然,从这一点上看,人类这个物种和地球上其他生物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只是过分的依赖,使得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特别是在一些气候寒冷的地方,每20-30平方英里才能养活一个人。 于是人们慢慢打磨石器,制成犁和车轮,开始农耕。 (6月8日食赋自然教育课程) 如今,水稻早已从最初的野生水稻变成了人类驯化的水稻,“饭”也从最初的野生大米变成了今天的白米。不仅如此,还有黑米、糯米、糙米、泰国香米、印度香米、粳米、籼米。。。 感谢植物学家,他们把所有的稻米都归属于同一种植物一稻。稻可以分为两个亚种,即粳稻和籼稻,前者米粒形状偏短圆,后者则较为细长,口感也有所差异。 至于其它纷繁复杂的名字,要么是这两个亚种内的不同变种或地方品种,要么是因加工步骤等不同而给予的不同称谓。 (6月8日食赋自然教育课程) 如果真的有时光隧道,我们将一万年前一位正在打磨石器的祖先带到今天最具现代化的超市看这些稻米,他一定会认为自己跑到了外星。 如今,在所有好吃的东西当中,稻米的产量仅次于玉米,而且消费群体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三个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 稻米也由此成为现在全球范围内供养人口最多的一种农作物。然而,水稻的起源,一直是个谜。 水稻起源之战一一印度Or中国? 关于水稻的起源,从一百多年前开始,不同国家的学者就有意见纷争。 起初印度占据优势,后来中国慢慢占据上风,尽管半路上突然有泰国和韩国加入混战,但最终,还是中国获得了胜利。 1 印度起源说 小朋友们,在讨论水稻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几个概念:野生稻和驯化稻以及什么叫基因? 野生稻,顾名思义就是最原始的水稻,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饭的近缘祖先; 驯化稻就是我们现在吃的稻子; 也就是说,最早的野生稻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我们人类的需要,变成了今天我们常吃的普通水稻。 什么叫基因呢? 经常有人夸奖你,啊!这个小朋友长得真可爱,长得像妈妈,也有人说,你长得像爸爸,还有人会说,你的鼻羽之间遗传了你爸爸妈妈的优点。 所有带有遗传的讯息是记录在一个叫DNA的东西上的,这个DNA就称为基因。 可以说,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都有基因。所以水稻也有基因。 20世纪初,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基因”这个词已经成为生物学的基础用语。 有一位在栽培作物起源领域相当有名的前苏联学者,尼古拉·瓦维洛夫(HHKOnaH H.BaBAnoo, 1887-1943)。 借助基因这个概念,提出了他的著名假说:作物起源中心就是现存的栽培品种和近缘野生种基因多样性最高的地方。 当然,因为那个时候还不清楚基因的本质是什么,他只能通过基因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一比如植株的高矮啊、开花结实的时间早晚啊、种皮的颜色啊一一判断基因多样性的高低。 为了准确知道每个地区栽培作物的基因多样性程度,瓦维洛夫曾经率队考察过全世界很多地方(最远曾到达南美洲),采集了大量标本和种子。 于是,凭借这些空前丰富的材料和自己的假说,瓦维洛夫坚定地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因为那里的栽培品种最多样化一一也就是说,基因最多样化。 这一观点与19世纪瑞士植物学家德康多尔的提法一致,因此“印度起源说”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一直是主导观点。 瓦维洛夫的观点,还是站不住脚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水稻品种多样性其实并不比印度低。两国现在登记在案的品种数都在5万种左右: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2 中国起源说 时间差不多向后20年,1926年,中国有一位农学家丁颖先生,他在广州郊外发现了野生稻,他认为水稻起源于中国华南地区,并否定了“印度起源说”。 这位农学家的新发现得到了很多国际学者的重视,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稻起源存在着两个说法,即“中国起源说”和“印度起源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