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被放鸽子,一怒之下说了两句话,竟成千古名言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22-06-11 发布于浙江

0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在历史上一度被抹黑。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曾经放了孔子的鸽子。孔子以耳顺之年,来到卫国,想成就一番事业;卫灵公却迟迟没有重用他。

说好的舞台、灯光、音响,久久未出现,人家可是准备好了要演出的呀。

你想想,孔子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卫灵公身为国君,本该礼贤下士,怎么能干出这等事来呢?

人非草木,皆有情绪。孔夫子一气之下,就说了一些激愤之语。这些气话也被记录在《论语》中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或许是孔子说给卫灵公听的吧。

意思很明显,说你卫灵公如若不能有长远的考虑和谋划,将来必定会有眼前之忧。

在学校,高中班主任老师爱用这句话教训学生,平常得抓紧,别等到大考才临时抱佛脚。

现在看来,这句话着实有一定道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大到开发一个综合性项目,小到百姓人家娶亲嫁女,那都得提前计划,提前准备,才能妥当。

02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根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解释,所谓的,一是要忍住妇人之仁,二是要忍住匹夫之勇

为啥?

在朱熹看来,妇人之人不能忍于爱,意思是说同情和怜悯有时会给坏人带来可趁之机,就像寓言故事《农夫与蛇》那样,农夫一时心软救了蛇反倒被蛇咬伤;

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是说有勇无谋的人,容易情绪冲动,给自己惹来麻烦。

比如暑期热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被他人误会忍不住出手伤人,反倒加深误会。

忍字头上一把刀。

面对他人误解,忍住了不去解释,内心会苦楚;

面对他人中伤,忍住了不去反击,内心会痛苦;

面对他人埋怨,忍住了不去指责,内心会委屈。

不过,为人处世,该忍则忍;向前看,忍住就进了一个境界,就是赚到。

0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原来以为这句话只适合教与学,时机未到,老师的启发往往不能奏效。

现在看来,好多场合都适用。

父母找孩子谈求学道理,孩子还处于懵懂年龄,只知吃喝玩乐,尚无学业事业压力,就很难听得进那些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名言至理;

老板找员工谈合伙创业,员工尚处于打工求生的阶段,他也很难接受不拿工资,和老板一起创业的想法;

主管找团队商量修改上班制度,团队成员不明白现有制度有什么弊端,当然也就难以理解主管的良苦用心了。

很多至理名言我们很难做到,不是不好,是缘分未到。

0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到了寒冷的冬天,我们看到松柏经受得住考验,其他植物都凋零了,它们依然挺拔、长青。

疾风知劲草。大风中才看得出什么样的草才是最强劲的。

人也是一样。

在最你困难的时候,没离开你的是真朋友;

在你最落魄的时候,没有离开你的是真伙伴;

在你最迷茫的时候,没有抛弃你的是真良师。

很多事物,在平常时刻也许看不出它的本性优劣好坏,在特殊时刻就原形毕露,就不一样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们需要一些特殊时刻,因为它能帮我们更好地看清真相。

05

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子路》

子路是个有为青年,性格直爽豪迈。

有一回,卫国想请孔子出山。孔子并没有马上答应,子路就问,人家卫国诚意邀请您,老师您为啥不去呢?

孔子就说,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办事就不顺。

意思就是说,假设我孔子贸贸然过去了,有没有个正儿八经的名头和说法,那么即使我吭哧吭哧再用力,恐怕也难有成就。

孔子图的是虚名吗?

当然不是。

你想,假设咱们今天某某单位邀请一位所谓的大咖来讲课,可是主持人又不介绍来者何人,下面的听众就会嘀咕,这家伙是谁啊?凭什么给我们讲东讲西?

名不正,言不顺,是有道理的。除了孔子说的位置和名头,其实说简单点儿,它得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实体店铺、商场、电商小店,都很重视起名,有的甚至不惜花重金请人策划起名,原因就在这里。

把自己的旗帜鲜明地竖起来,让顾客看到并记住,人家顾客才有可能回头。

名正言顺,言顺事顺。我们今天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仪式感,道理不也是这样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