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治毒蛇咬伤的轶事

 九五至尊z9aaod 2019-09-01

  □范育斌

  蛇,在浩瀚的大千世界里,可谓古老的动物。古往今来,不管人们对蛇类崇拜也好、赞美也好,仇恨也也好,这都表达了他们对蛇类的错综复杂的感情。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辞·大招》中就有:“魂乎归来,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王虺骞只……”,可见南方蛇类甚多,危害较大。有《蛇赋》曰:“曲线之美,首推吾蛇。体曲如蟠,锦身似绣。四灵之一,人称小龙。逢冬而眠,审藏用之机;候春而出,顺阴阳之数。无手足之用,享无穷之寿。腹小能吞象,志大可化龙。居有洞穴,行无迹踪。”在国人十二生肖之中,蛇排第六,属于最顽强的属相。但是,现实生活中,提起毒蛇,人们就厌恶、恐惧,谈蛇色变,对蛇充满神秘感。本人在治疗毒蛇咬伤之中,遇到不少趣闻轶事,不妨道来,知蛇长见识,趣闻共欣赏。

  我们认识蛇吗?

  人类与蛇共存于地球,可不知蛇比人类资格老得多。迄今已生存约1.35亿年,它们是动物王国的元老之一。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一般认为蛇目是由古代的某类晰蜴演化而来的。而蛇类配备的新武器——毒牙而成为毒蛇距今也有2500多万年的历史。当蛇在地球上早已捷足先登,几百万年前人类才姗姗来迟,此时,不管人类是否喜欢或讨厌它,蛇类就已经成为人类周围环境中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有害动物之一。

  据文献记载,动物王国的居民多达150万种,而现今世界上生存的蛇类已知约有2700种,隶属12科400属,其中毒蛇有600余种。蛇类王国家族众多,地球上除南、北极外,世界各地都有蛇的踪迹。蛇目的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温带次之,寒带最少。水平分布范围,向北达北纬67°,向南不超过南纬40°。蛇类的垂直分布的最高纪录为4800米。全世界只有新西兰没有蛇类存在,这大概是因为新西兰是在白垩纪中期脱离亚澳大陆主体,当时蛇类正在北半球发展进化,还未能向南深入新西兰岛。

  由于人们触摸蛇体时有一种冰凉的感觉,于是称蛇为“冷血动物”,其实并不尽然。准确地说,蛇类应称为“变温动物”,因为蛇类体内能产生少量的热,没有完善的保温结构和调节能力,很容易散失,需要从外界获得必需的热,故蛇的体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温度。一般来说,蛇活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8℃~30℃,气温低于10℃时,蛇类不太活动;如果将蛇置于40℃以上环境中,往往经过一段时间即死亡。

  蛇的运动方式是靠身体在地平面上左右弯曲摆动。每一个弯曲的外侧是着力点,靠承受反作用力推动蛇体蜿蜒运动。蛇类的运动速度,一般每小时2~3公里,速度快的每小时也有5~6公里,与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蛇还能游泳。

  蛇的舌细长,前端有两叉,舌上没有味蕾,所以无味觉作用。它只是嗅觉的助手,经常从吻鳞中的缺刻处伸出口外,闪动不停,接收空气中的各种化学分子,缩回口内,送到锄鼻器中去产生嗅觉,而鼻腔的嗅觉反而成为次要了。

  在蝮亚科的蛇种,如五步蛇、竹叶青等,其头部两侧、鼻孔与眼之间各有一个凹陷叫做颊窝。它是感觉温热的器官,对红外线的照射接受特别敏感,能分辨出很小的温差,而且能确定发射热射线物体的位置,所以又叫“热测位器”。具有颊窝的毒蛇,夜间有扑火的习性,所以在夜间捕捉要特别注意。

  蛇类一般吞食活的动物。各种蛇的食性有所不同。蛇的食物有蚯蚓、昆虫类、鱼类、蛙类、晰蜴类、鸟类、鼠类、甲壳类、哺乳类等。每种蛇只嗜食其中的的一、二种或几种。多数蛇在咬住食物后,就慢慢地把它吞咽下去。有的毒蛇多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先咬动物一口,注入毒液,待动物中毒死去,才重新把它咬住吞下去。蛇吃蛇的情况相当普遍,如眼镜王蛇、王锦蛇等常以别的蛇为食。

  蛇类的寿命,在饲养条件下,较小型蛇类可活十多年,较大型蛇种则可活达20多年或更久。至于蛇寿千年之说,只是传说而已。

  冬天时,蛇喜欢睡觉,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冬眠。冬眠是蛇对冬季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性生理状态,是蛇类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而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这时候,蛇一般多蛰伏在略高而干燥的地方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不食不动,全身的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以缓慢消耗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有研究发现,同种的或不同种的蛇往往几十条或成百条地群集在一起冬眠。有时在蛇冬眠的洞穴内还经常发现有蛙、鼠等其它动物,但这种同穴现象至今还没有比较满意的解释。在中国,冬眠期约在一般头年的大雪季节至次年的惊蛰季节。蛇类出蛰后,摄食频繁,每年的七、八、九月份这段时间蛇类最活跃,故民间有“七横、八吊、九上树”之说。

  蛇有蜕皮的现象。这是因为蛇的体表被覆有角质化的鳞片,而且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蜕去旧的角质层。蛇一般每年蜕皮3次,但人们看到蛇蜕皮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年幼的蛇生长速度快,蜕皮的次数就多些;食物丰富时生长速度也比较快,蜕皮次数也要多一些。蛇蜕皮是从口唇的皮肤开始的,接着是头部、颈部、躯干,最后整个蛇身从旧皮尾部末端脱出,完整的蛇蜕活脱脱如一条蛇在飘动。

  蛇类在自然界中堪称强者,但它的天敌也不少。蛇类的天敌中,鸟类中有鸢、鹰、白头鹞等;哺乳动物有穿山甲、刺猬、黄鼠狼、獴、野猪等均能捕食蛇类。棘胸蛙(石鳞)本是蛇的食物,有人发现过五步蛇被棘胸蛙拖入水中致死。而如今,蛇类的天敌是人类,人类的乱捕滥杀是造成蛇类锐减或某些种属将要消失灭绝的主要原因。

  蛇,祸兮福所倚

  蛇与人的关系密切,我国古代甲骨文的“虫”、“?”、“它”等字,都是指蛇。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有记载:“它,虫也。从虫而长,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也,故相问无它乎”。我们上古时代的祖先穴居野外,彼此见面时都要问一声遇到蛇没有。

  蛇与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古,人类经常遭到毒蛇的攻击,多数不是丧命就是残废,人们就把毒蛇与猛兽相提并论,故有“毒蛇猛兽”之成语,用来告诫人们对毒蛇要时刻提防,并有所谓“见蛇不打三分罪”之俗语。

  毒蛇对人类危害严重。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数十万人被毒蛇咬伤,文献报道印度全年蛇伤人数达30~50万人,死亡3万多人。我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陆地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也有10余种,每年蛇伤患者一年也达10万多人次,其中73%为中青年;蛇伤死亡率为5%~10%,有剧毒的眼镜王蛇的咬伤死亡率高达90%以上;蛇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者占25%~30%[1]。

  蛇,历史又证明是人类的良伴益友。随着社会与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蛇类特别是毒蛇的综合利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对其认识也有了很大改变。

  蛇可消灭鼠害与虫害。由于大多数蛇类为鼠类的天敌,一只黑乌蛇每年可吞食百余只老鼠;草原蝰蛇在夏季能大量捕令昆虫,90%以上是蝗虫……故蛇在大自然中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保护森林、草原、农业和减少人类疾病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被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列为保护动物之一。

  蛇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以蛇肉为食有2千多年的历史,汉代《淮南子》与唐代《酉阳杂俎》等书中都提到广东人吃蛇、用蛇肉烹做佳肴的事,现今蛇肉常为“座上宾”供人享用。蛇皮可作工艺品原料,用蛇皮制成的乐器音质优美动听,还可制成各种各样的皮包、皮革、皮鞋、钱包等,又因其外皮花纹丰富多彩,备受人们青睐。

  蛇在医学上的贡献源远流长,作用独特。蛇胆清火,蛇酒祛湿驱寒,蛇蜕、蛇干入药,一身是宝。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世界名著《本草纲目》中列蛇类17种,加上附种及诸蛇等在20种以上,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蛇毒价比黄金,在医学上有独特的用途和独特的疗效,可用于止痛、止血、抗凝、溶栓、降脂、去纤、扩冠降压、抗衰防老、抗癌以及治毒蛇咬伤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而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寄托在蛇上,故人们称蛇是天然的药库,蛇毒是人类的福音。

  福建多蛇而崇蛇。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注:“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八闽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温,山丘起伏,河谷错综其间,森林植被茂盛,蛇类易于滋生繁衍,闽地崇蛇,有其渊源。尤其是闽中的樟湖镇,崇蛇风俗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现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和每年的的元宵节(从正月初五至正月廿二)都是以崇蛇为主的节日活动,被称为中国罕见的古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的龙是虚拟动物,比拟为帝皇、天子的化身,其来源于大蛇的图腾,加以美化,绘成驼颈、鹿角、鹰爪、虎掌、牛耳、免眼、鱼鳞、马鬣等综合形象的图腾,传递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有人说“爱蛇护蛇,功德无量”。总体来讲,蛇类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应当学会利用蛇类资源,化害为利,象意国蛇村,人蛇为友;印度蛇院,蛇如家亲,这不仅可以在这个地球村里营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和涵养生态平衡,持久造福于人类。

  蛇毒与蛇伤

  我国幅员辽阔,地处亚热带及温带,气温温和,丘陵山地很多,蛇的蕴藏量也相当丰富,各省都有蛇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都集中于长江以南和西南各省,海蛇则分布于我国近海。我国现有蛇类近200种,其中毒蛇有50多种,隶属于4科25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在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毒蛇咬伤是常见的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灾害性疾病。按毒蛇所含毒素可将毒蛇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神经毒蛇:如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第二类为血循环毒蛇:如尖吻蝮蛇(五步蛇)、蝰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等;第三类为混合毒蛇:如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

  蛇毒是毒蛇从毒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一般贮存于毒腺的腺腔中。当毒蛇咬住动物时,在有关肌群的收缩挤压下,蛇毒经导管由毒牙注入动物的体内,使动物中毒死亡,并在吞食后帮助消化。因此,蛇毒是毒蛇用来消化食物的一种消化液,也是防卫天敌的一种化学武器。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毒蛇的毒腺分泌出来的毒性蛋白质。一般蛇毒含有20余种蛋白质,主要为酶类和毒素。其毒理与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1、血循环毒:包括心脏毒素、出血毒素、溶血毒素、促凝血及抗凝血因子。

  2、神经毒素:种类多,至少有50种以上,均是多肽。主要存在于海蛇科和眼镜蛇科蛇毒中。中毒时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损害症状,麻痹神经,以周围神经损害为突出,导致骨骼肌运动麻痹乃至外周呼吸麻痹。

  3、蛇毒中的酶类,报道有25种以上,危害广泛。

  随着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举措使植被有所增加,同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毒蛇咬伤所引起的中毒人数将呈上升趋势,如不能及时救治,将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可导致病人中毒休克、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我国常见主要毒蛇咬伤的致死率排座次为:眼镜王蛇(100%)、平颏海蛇(35%)、蝰蛇(30%)、金环蛇(30%)、尖吻蝮蛇(24%)、银环蛇(23%)、眼镜蛇(8%)、烙铁头蛇(8%)、蝮蛇(7%)、竹叶青蛇(1%)。圆斑蝰蛇属较少见蛇种,没有统计,但预计咬伤的死亡率在蝰蛇之上。眼镜王蛇因其体形大,一次排毒量大,其咬伤的死亡率最高,几无救活可能。生活中如遇到眼镜王蛇,当“退避三舍”为好[1]。

  鉴别诊断:1、无毒蛇咬伤:伤口处仅有多数细小呈弧形排列的牙痕,局部仅轻度疼痛与肿胀,并为时短暂,且不扩大或加重,无全身中毒症状。2、蜈蚣咬伤:表现为局部剧痛,炎症反应显著,可有组织坏死,与火毒蛇咬伤相似。但蜈蚣咬伤牙痕排呈楔状,无下颌牙痕,全身症状轻微或无。

  我省八闽地处亚热带,山清水秀,丘陵地多,非常适合蛇类的生存,“闽”字是指门中有蛇的意思,可见古时蛇入人屋乃寻常之事,古人习以为常,被毒蛇咬伤也不足为奇。但八闽人民长期在与毒蛇作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毒蛇咬伤的经验。

  毒蛇咬伤防治

  毒蛇咬伤是指人体被有毒的蛇伤后,其毒液由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毒蛇具有毒牙和毒腺,可以分泌出各自不同性质的毒液,当毒蛇咬伤人体时,其毒液由沟牙或管牙注入人体,并经淋巴、血液循环扩散,导致人体中毒。蛇毒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侵入人体可造成心肌变性、坏死和出血,导致心律紊乱、循环衰竭、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当确诊为毒蛇咬伤之后,医疗急救工作刻不容缓。大致处理如下:

  局部紧急处理是防止蛇毒中毒的重要环节。方法步骤:一缚扎:一旦发现被毒蛇咬伤时,应立即停止伤肢活动,用绳带紧绑伤口近心端,每15分钟放松1分钟。二扩创:同时,可用锐器,如针或刀等,经消毒后,沿牙痕作纵行长约1厘米皮肤切口,从伤口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或渗出。三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野外无生理盐水亦可用温开水或清水,减少蛇毒扩散,减轻中毒。四针刺:肢体肿胀者可用三棱针或粗针在手指蹼间(八邪穴)或是足蹼间(八风穴)与皮肤平行刺入约1厘米,迅速拔出后将患肢下垂,并由近端向远端挤压以排除毒液。但蝰蛇、尖吻蝮蛇咬伤时应慎用,防止出血不止。五用药:肿胀的的肢体取蛇药片或鲜药(如半边莲)调成糊状外敷,每日换一次。亦可煎药熏洗,每天1~2次,每次20分钟。可选择使用季德胜蛇药片等中成药内服或外用。

  抗蛇毒血清的选择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抗蛇毒血清又名蛇毒抗毒素,常见有抗银环蛇毒血清、抗五步蛇血清、抗眼镜蛇血清三种。抗蛇毒血清特异性较高,效果确切,应用越早,疗效越好。因此,推荐使用时间窗为毒蛇咬伤后24小时以内(尤以6小时以内为佳),超过48小时以后蛇毒对脑、心、肾等实质性器官已发生器质性改变时,使用抗蛇毒血清无效。使用剂量应根据该血清的效价和该种毒蛇排毒量来决定,一般应大于中和排毒量所需要的剂量。儿童用量与成人相等,不能减少。

  五步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咬伤的可选用抗五步蛇毒血清;金环蛇、银环蛇这类神经毒咬伤的,可用抗银环蛇血清;抗眼镜蛇血清多用于眼镜蛇咬伤。眼镜王蛇咬伤应用抗眼镜蛇血清加抗银环蛇血清。抗蛇毒血清使用前要进行过敏试验,皮试合格后才可使用。为了急救,亦可采用脱敏法处理,在严密观察下进行。

  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等,适当补充能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积极对症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好。我曾经治过这类蛇伤危重病人,《涵江医院志》有详细记载【2】。

  秘效良方治蛇伤

  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局部和全身症状,具有明显提高毒蛇咬伤患者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降低死亡率、肢体伤残率和危重症发生率等优势。中医根据蛇毒的成分将毒蛇分为风毒(神经毒)、火毒(血循毒)和风火毒(混合毒)。辨证分型为:风毒证、火毒证、风火毒证、蛇毒内陷证和蛇伤兼变证。治疗原则:内服解毒排毒,外用解毒消肿,辨清中毒类型,对症用药。以解毒排毒为要,辨证运用祛风、清热、凉血、止血、泻下、开窍等方法综合治疗。本人几代蛇医,曾造福一方,现已淡出此业,恐祖传及临床总结之秘效良方沉没湮灭,于兹公之于世,以为救死扶伤。

  1、蛇伤一号方:半边莲30~50g,重楼10g,一枝黄花15g,星宿菜15g,穿心莲15g,蒲公英15g,大黄5~1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0g,叶下珠30g,车前草15g,甘草5g。可随症加减。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凉血。

  主治:火毒证[血循毒有尖吻蝮蛇(五步蛇)、蝰蛇、烙铁头蛇、竹叶青蛇伤等]症见局部肿痛严重,常有水疱、血疱或瘀斑,伤口流血不止,严重者出现局部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发热,烦躁,咽干口渴,胸闷心悸,胁肋胀痛,小便短赤或血尿,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注意:本方多用治竹叶青蛇伤;若治蝰蛇、尖吻蝮蛇咬伤时应辨证加减,防止出血不止。

  2、蛇伤二号方:青木香15g,半边莲30~50g,徐长卿20g,了哥王10~15g(先煎),独角莲10g,南星10g,白芷10g,白附子10g,仙茅10g,僵蚕10g,羌活10g,蜈蚣1~3条,重楼15g,车前草15g,大黄5~15g,甘草3g。可随症加减。

  治法:祛风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风毒证(神经毒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伤等)症见伤口无红、肿、痛,可伴有皮肤麻木感;全身症状有头晕,眼花,乏力,嗜睡,气急,眼睑下垂,张口不利,咽痛,腹痛,呕吐,全身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视物模糊,语言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四肢麻痹或抽搐,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注意:风毒证蛇伤病人见呼吸困难应提前插胃管、准备呼吸机;若呼吸麻痹应及时使用呼吸机,后鼻饲药物。若不能插胃管,可灌肠治疗。

  3、蛇伤三号方:半边莲30~50g,重楼10~20g,一枝黄花15g,徐长卿10~20g,了哥王10~15g(先煎),独角莲10g,僵蚕10g,白芷10g,白附子1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0g,大黄5~1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3g。可随症加减。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主治:风火毒证(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伤等)症见局部肿胀较重,一般多有伤口剧痛,或有水疱、血疱、瘀斑或伤处溃烂;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眼花,恶寒发热,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短赤或无尿,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神志昏愦;舌质红,舌苔白黄相兼,后期苔黄,脉弦数。

  注意:呼吸困难同2号方的注意事项。神志昏愦可加服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4、蛇伤四号方:大黄10~40g,黄连15~30g,黄柏15~30g,黄芩15~30g,青木香10~25g,龙胆草15~30g,半边莲15~30g,徐长卿10~20g,僵蚕10g,白芷15~30g,麦冬15~30g,炮山甲10~30g,了哥王10~15g(先煎),独角莲10g,一点红10~30g,虎杖20~40g。可随症加减。

  治法:祛风泻火,清热解毒。

  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尤对蝮蛇、五步蛇、银环蛇有较显著疗效。

  5、五味排毒饮:白花蛇舌草60g,半边莲30g,车前草30g,白茅根30g,虎杖10~20g。

  治法:清热,排毒,利水。

  主治:各种毒蛇咬伤排除蛇毒。

  案语:本方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加以中药每天一剂两次服用。中医素有“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的观点,因此保持二便通畅是及时排除毒素的关键,也是临床最佳的治疗手段之一。

  以上方药仅供参考,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及时到就近的医院处理。再次强调,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抗蛇毒血清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诊疗可按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的指导性方案为准[3]。

  治蛇趣闻与轶事

  在治疗毒蛇咬伤的行医过程中,总有些让我令人难忘的病人,亦有不少趣闻轶事,可谓人生百态。从这些案例中,让我们可从中得到感悟与启迪。

  一、4次被眼镜蛇咬伤案例。林某,男,40多岁,莆田县梧塘人,以捕蛇为业。这让我想起唐代柳宗元的散文《捕蛇者说》,文中揭示其捕蛇人生活的艰辛。林某捕蛇均无防护,徒手捕蛇,曾四次被眼镜蛇咬伤。第一次,徒手捕眼镜蛇时,一条一斤重直立的眼镜蛇蛇头在摇晃,出手不准,右手背被蛇伤,自备蛇药治疗无效,到医院住院治疗,请我会诊,昏迷两天,治疗一周出院。我劝其用铁钳与手套,较为安全。时隔半年左右,又被一条一斤半眼镜蛇所伤,到医院找我就诊,他说,听了我的劝告,用了手套,但手套太薄了,毒牙穿透手套受其伤。此次开药,治疗4天见好。又隔一年左右,第三次被一条两斤多重的眼镜蛇蛇咬伤,他说,开两天药即可,他能挺得过去,果然,两天治愈。我告诉他,第四次被眼镜蛇咬到,不治可愈,果如斯言。因其血液产生抗体,具有抗蛇毒血清的作用。

  二、被马桶上的银环蛇咬伤案例。陈某,女,40多岁。二十世八十年代初,农村各家各户广泛使用的都是木制马桶。其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成红色。陈某有一天晚上,那时农村没有电灯,还在使用煤油灯,光线昏暗,她睡前去便溺,一条银环蛇盘在桶盖上面,她象往常一样手提木桶盖时,突然触到一条冰凉的东西,被咬一下,她大叫一声,魂飞魄散,扔掉桶盖,跑出屋外,送到医院抢救7天生还。

  三、蛇头落脚中毒案例。黄某,男,60岁,厨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突然对野生动物产生兴趣,广泛食用野生动物,尤其是蛇类。黄某作为厨师,每天斩蛇不息。有一天,正好夏天,就穿一双拖鞋,一条银环蛇正成为下厨的对象,他在砧板斩杀蛇时,蛇头不慎从砧板上滚落下来,落到他的脚面上,又滚到地上,他感觉脚面有像针扎一下,又马上恢复正常,两小时后头晕,眼花,送到医院治疗,抢救4天生还。

  四、蛇伤断指案例。有一男性,经常外出割草喂牛。有一天,正好看到墓地旁青草茂盛,去割草,不料刚出去手,手指被咬伤,他拿着割草刀拨开一看,看到是一条眼镜王蛇,想起村中被眼镜王蛇咬死的人,认定自已也必死无疑。此时,为求活命,遂抽刀断指,自行冲洗,包扎后到医院就诊,病人有惊无险。古闻断臂求生,叹其勇气可嘉,今见断指求生,令人佩服。

  五、蛇伤求神案例。一常太人陈某,因建设东训水库移民建瓯,被五步蛇蛇伤,在当地医院治疗40多天,生命虽无危险,但右手溃烂严重,当地医院劝其截肢。陈某心有不甘,到当地求神问卜,神灵指示回莆田故乡可医。其后他只身一人来到莆田各医院,遍求名医,皆曰需手术,使他很失望。偶然到涵江医院《寻医问药》栏目中看到我能治蛇伤的信息,遂要求我给予治疗。经治疗后,伤臂治愈,唯功能稍差,但不影响劳动。他大喜过望,遂到当地庙观烧高香予以答谢。我想,既不是神之有灵,也不是我的高明,成功只属于那些从不言弃懂得坚持的人。陈某因为坚持,最后梦想成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迢迢医学路,从未熄灭的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真知的渴望,但愿救死扶伤与悬壶济世的精神在这里凝聚成一缕光线,烛照着医学前行漫漫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覃公平主编.中国毒蛇学[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9.

  [2]林祖泉主编.涵江医院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130~140.

  [3]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毒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16版)[J].中医杂志,2017,58(4):357~3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