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四章 第5条

 医贵仁心 2019-09-01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第5条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疟疾多见寒热往来,如果寒多而热少,称为牡疟。或因阳气亏虚,或是阳气被遏不能向外抗邪所致。以蜀漆散方测证,应是寒痰阻滞阳气,导致寒多热少之疟。方中以蜀漆祛痰截疟,云母祛痰化湿、龙骨收敛阳气。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疟多寒者,非真寒也。阳气为痰饮所遏,不得外出肌表,而但内伏心间。心,牡藏也,故名牡疟。蜀漆能吐疟痰,痰去则阳伸而寒愈,取云母、龙骨者,以蜀漆上越之猛,恐并动心中之神与气也。

清·吴谦《医宗金鉴》

此言牝疟,其文脱简,《内经》已详,不复释。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疟论:疟先寒而后热者,夏伤于暑,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先寒后热,缘阳为阴束,故闭藏而为寒,阳气鼓发,故郁蒸而为热。阳虚不能遽发,故寒多而热少。阳败而不发,则纯寒而无热。疟多寒者,阴盛而阳虚也,是其寒邪凝瘀,伏于少阳之部。必当去之,蜀漆散,云母除其湿寒,龙骨收其浊瘀,蜀漆排决积滞,以达阳气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疟之所以多寒者,皮毛为水气所遏,阳气不得宣也。水气留于上膈,则寖成痰涎,故世俗有「无痰不成疟」之说。蜀漆为常山苗,能去湿痰,故用之以为君。云母石《本经》主治中风寒热,如在舟车,是为止眩晕镇风阳之品。龙骨当为牡蛎之误,《本经》牡蛎主治咳逆,并言治痰如神,水归其宅。可见蜀漆散方治,专为风痰眩晕而设。盖上膈之湿痰去,然后阳气得以外达,益可信无痰不成疟之说,为信而有徵矣。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寒多热少之方也。疟多寒者,如三七、二八之分也,疟发必因卫邪入于营分则寒,营邪出卫则热。此属卫邪多而营邪少,卫邪拒格营邪,不得外出,入卫为热,故寒多而热少。方用蜀漆散和浆水,吐其胸中拒格之邪,则营分之微邪亦随上出,一举两得而荡逐无余。盖蜀漆乃常山苗也,常山善吐,此不用常山而用蜀漆者,取其苗性轻扬,以入重阳之界,引拔其邪,合之龙骨,镇心宁神,蠲除伏气。本草谓云母甘平,属金,主肺,而肺金得补则阴水自生,卫阳之邪不得入阴,反从上出,牡疟愈矣。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疟少热多寒者,非真寒也。缘无形之寒气,挟有形之痰饮,伏于心间,阳气不能外透于肌表,故多寒,甚则有寒无热,心为牡脏,因名之曰牡疟,以蜀漆散主之。驱其心胸结伏之痰饮。则内陷之邪,亦转旋而外出。

此言牡疟证也。方中云母无真,未能速效。且此方原是宣通心阳,使气行于肌表,则不至偏阴用事,却不专在于涌吐也。故不注明“吐”之一字,余借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如神。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论述牡疟的证治。此疟少热多寒,因无形之寒气挟有形之痰饮,伏于心间,阳气不能外透于肌表,故热少寒多,或但寒无热,心阳被遏,称为牡疟。

治以蜀漆散,祛痰截疟,助阳扶正。方中蜀漆祛痰截疟涌吐痰浊而发越阳气,为治疟主药;龙骨镇静安神,收敛津液,以制蜀漆上越之猛;云母性温,祛痰化湿;浆水和胃,又助蜀漆以吐顽痰。诸药相因,驱逐阴邪,宣发阳气,则牡疟可愈。

服用本方时,在病发之前(1~2小时)用浆水服药。如服之过早则达不到疗效,服药过迟则疟又发作,而更加躁扰,故服药在未发前为恰好。另外,为了避免服药后的呕吐,可以把蜀漆醋制或水炒为好。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一条过于简单了。疟多寒者,怎么叫作牡疟呢?这个牡,指阳性为之牡,多寒怎么到了阳性呢?这个指的心脏说的。这个心脏,心属火啊,火属于心,这个心脏为这个寒饮所扼制,咱们一般就说水饮凌心啊,使这个心火不得外发而多寒,他是这么一个意思。

那么这么讲对吗?你看用药就知道了,他用的龙骨、云母,这都是镇静的药啊。总之这个病啊,不是只恶寒,他还有心惊、恐惧、心动、心悸,这些准有的。因为这个云母、龙骨,咱们都知道是镇静的药。你看在《伤寒论》里面加这个龙骨、牡蛎的,都是有烦惊、惊慌。

那么这是我们从药物里面看有这个,但是他这个说法呢,只提一个牡疟就代表了,他是心脏上发生问题了,古人认为心主神明啊,凡是有精神上的一种动荡,都搁到心脏里头,其实这是似是而非了,这是古人辨证的看法了。所以说牡疟者是因为心脏是一个牡脏,它属火,这个火藏于心啊,被这个寒所扼制,寒是什么呢?就是痰饮,这个火不外发,所以只寒而不热了,所以他取名叫牡疟。他总是有心脏的证侯了,什么呢?就是心悸、烦惊,这都属于心了,所以管它叫牡疟。

这个条文过简,得结合这个药物才能看出来。那么这个蜀漆,它是一个截疟的药,它祛痰、祛饮,前头说的这个吐就是针对这个说的,就是指用这个药。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截疟的办法,疟疾在发作起来,在发作以前,让他大吐,这个药是吐啊,涌吐,吐什么呢?就是吐水,把这个水去了,心阳不受于寒饮的扼制了,自然热就出来了,寒邪也就散了,这个病也就好了,古人是这么样看,我们看这个药也是的。

这个药他没有提吐,底下提了,底下是服法,那么这个药吃了是吐的,吐了,古人叫做截疟,凡是寒多热少,或者是但寒无热,古人都叫做牡疟,这个牡疟都与心脏有关系,当然也得有心脏的证侯了,没有证侯,就不是了,所以它叫做牡疟。这种牡疟,你们看一看,也不是柴胡证,但寒不热,也不是往来寒热,他是这么一个情形,他是多寒,很少有热,是心阳为寒饮所扼制了,是这么样的看法,而且有心脏的一种症状,咱们说的心悸啊,或者易惊、易恐啊,他才用这个法子的。所以前头说的可以吐,也都是在这个情形下的,并不是柴胡证要吐的,那就坏了。

其他医家

《张氏医通》:“邪气内藏于心,则但热而不寒,是为瘅疟;邪气伏藏于肾,故多寒而少热,则为牝疟。以邪气伏结,则阳气不行于外,故外寒;积聚津液以成痰,是以多寒,与《素问》少阴经证之多热少寒不同。方用蜀漆和浆水吐之,以发越阳气:龙骨以固敛阴津;云母从至下而举其阳,取山川云雾开霁之意。盖云母即阳起石之根,性温而升,最能祛湿运痰,稍加蜀漆,则可以治太阴之湿疟。方后有云:湿疟,加蜀漆半分,而坊本误作温疟,大谬。”张氏之注,聊备一格,以供参考。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第2条: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如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下,宜鳖甲煎丸。

第3条: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第4条: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第5条: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外台秘要》方

牡蛎汤。治牡疟。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熟读成诵

第5条: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