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国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周安启书画鉴赏

 泊木沐 2019-09-01

周安启,男,1969年1月生于贵州省遵义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CETV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传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化部艺术人才库入库艺术家,英国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作品收藏捐赠:2018年5月创作的国画作品《旭日东升》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7月创作的国画作品《春满人间》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永久收藏;8月捐赠的国画作品《旭日东升》被人民大会堂管局收藏;9月捐赠的国画作品《鸿运高照》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0月创作的国画作品《鸿运高照》被作为中共中央对外联联络部外事礼品赠予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大使安德烈·伊万诺维奇·杰尼索夫。

周安启在书法和国画方面都颇有建树。他的书法笔墨厚重沉雄,骏逸雅致、流畅倜傥,与范曾之书多有神似;他的国画或色彩绚丽奇秀,朦胧如梦,意境稚拙瑰丽,有西方朦胧派之风韵;或笔墨简雅清逸,林泉幽深高迈,极富世外理想之境,令人陶醉不已。

这一书一画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美学生态圈。周安启是怎样做到的呢?用周安启自己的话说,“秉承家学渊源,自幼喜爱书法,绘画,青少年时开始游历全中国各名山大川,写生作画,在游历途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与磨难,历经数年游历,访遍全国民间书画高手,拜师学艺,诚恳求学,孜孜不倦,在书画技艺上日臻成熟,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捶炼,铸就了自己的一套书画风格。”

可见,艺术家并不是学而成就的,而是磨练成就的。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之所以倡导“师古人更要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因为艺术性来自生活,来自天地万物,如果仅仅是阳春白雪的象牙塔内的语言构建,那么永远难以创作不出杰出艺术作品。不论书法还是国画,其根本性创造还是来自自然造化,技法和功力只是辅助的工具。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着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段对书法之美的比喻,其实正是应了书法之美来自自然万物的道理。不论是悬针垂露,还是奔雷坠石,或者鸿飞兽骇,鸾舞蛇惊这些具象的特征,如果不是跋山涉水、吃尽苦头亲临观摩,如果不是具备了雄厚的书法基础,文化功底,怎能有灵感使之进入书法和者国画,又怎么有所创新?

周安启师法造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肯于钻研,拜师访友,博采广纳,熔铸贯通,因此他的书画既有着山川奇气的纵横,又有着高超技艺的淋漓。因此,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化特征,其中不乏创新之举,令人赞叹!

周安启在书法上擅长行草,他的行草醇厚丰润,遒劲研媚,风流儒雅,既得右军之飘逸,又不失颜鲁公之雄健。作品风格迥异,纵笔挥洒,张弛有力,粗细相间,浓淡使转,刚柔相济,气韵连贯,如鸿飞兽骇,又如鸾舞蛇惊,而不因惊骇而惊慌失态。字体颀长秀雅,如流风回雪,忽大忽小,绵延而下,极尽跌宕跳荡之能事,大字豪纵雄奇,小字灵动秀雅,字里行间一股激流之情,或奔放激昂如长江大河风起浪涌,或宁静贤淑,如海阔天空飞鸟掠过。总之,其书法充满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激情豪纵之外不失内雅,极有韵致。

周安启的国画笔墨精致,极善用色。他的彩墨画不追求细节之精细,而是以块面从整体上营建一种朦胧简约的之美,抽象的物象在流淌的绚丽色彩中焕发出蒙太奇般的诗意和梦境,令人欲罢不能。他的山水画先以浓淡墨点的晕染营建的林泉诗意,再以色彩点睛,便创造出雅致清远、空灵动感、具有浓郁原生态环境的绮丽画境,这种意境在国画界几乎独一无二。

周安启的书和画,让我们开启了一段赏心悦目的艺术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