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hzq114 2019-09-01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北望蒙古,南临青藏,左连关陇,右接西域。东西横贯两千里的河西走廊,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这里是文明的十字路口,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明在此汇流,张骞、班超、法显、玄奘、马可·波罗、斯文·赫定、斯坦因在此西去或东来。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这里是风景奇观的宝库,雪山、草原、湖泊、冰川、峡谷、沙漠、戈壁错落舒展,有着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这里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大博弈的胜负手,承载着华夏文明太多太多的光荣与梦想,是检视中原王朝雄心和力量的天命之地。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自兰州至张掖近千里的山地草场之间,忽然出现了一支万人规模的汉军骑兵。这里是河西走廊东段,此时还在匈奴控制之下。这支汉军在敌境狂飙突进,行踪飘忽,长途奔袭、完全不在乎后勤补给线的闪电式战法,打得匈奴人不知所措,短短六日间连破多个部落。

这是霍去病的第一次河西之战。19岁的骠骑将军,在这次作战中获得了辉煌的胜利,“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馀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人不能在同一个坑里栽倒两次。但匈奴人偏偏栽了两次。他们没有想到,第一次河西之战获胜后,霍去病稍事休整便发动第二次河西之战。这次,汉军沿着内蒙古的沙漠边缘迂回前进,在兜了一个两千里的大圈子后,突然出现在河西走廊匈奴部落的侧后方。缺少防备的匈奴人输得毫无悬念,损失惨重,连单于的正妻“阏氏”都作了俘虏。

两次河西之战,匈奴在河西走廊损兵折将四万人,余众难以立足,在当年秋天叩塞请降,汉朝领土因此西拓两千里。河西走廊这片战略要地,自此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范围。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以河西走廊为基地,中原王朝向北可进图蒙古高原上的草原部落,向南可压制青藏高原上的羌人和吐蕃势力,向西可经略西域、开拓连接世界万邦的丝绸之路。此后两千多年里,河西走廊上演无数或壮怀激烈、或沉郁苍凉的故事,成为攸关天下格局、见证华夏兴衰的天命之地。

河西之战,霍去病深入敌境数千里,在沙漠、戈壁、草场、山地之间纵横自如,未尝遇困,终成盖世之功,固然因其自身超凡的胆识将略,同时也与另一位旷世豪杰有莫大关系。

河西之战前五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长安。已经远去十三年、杳无音信、几乎已被汉廷遗忘的汉使张骞,终于回到了帝国的首都。十三年前,离开国境、向着遥远的未知世界出发时,张骞所率领的使团,有一百多人。十三年后,活着回来的只剩张骞和仆从堂邑父两人。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张骞的出使,经河西走廊至新疆,再由新疆进入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地。彼时,这是华夏文明从未接触、地图上所不存在的地方。当使团出发时,没有人知道前路有多远、前方是什么、终点在哪里。出使途中,遭匈奴袭击,被扣押十余年才侥幸脱逃,仍坚守使命,一路向西。

迢遥万里,卧冰饮雪,穿越高山大漠、绿洲长河,出发时24岁、英姿焕发的青年张骞,归来已风霜满面、年届不惑。但他带回了一个闻所未闻的世界:数十个国家、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俗——这就是西域。而河西走廊,正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带着张骞提供的地图,霍去病才能所向披靡,一举拿下河西走廊。

此后,汉廷在这里陆续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并在敦煌以西设置阳关、玉门关。拓地两千里,列四郡,据两关,前往西域的咽喉要隘、战略通道就此畅通——这是华夏文明血脉贲张、荷尔蒙和进取心爆棚的青春飞扬。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大剧终将落幕,青春总会散场。

曾经气吞万里的汉朝,也逐渐变得黯淡无光,消失在历史深处。历魏晋至南北朝,三百多年里,中原大地陷入空前的大分裂、大动乱。长安、洛阳、邺城、晋阳……每一个名都大邑都在燃烧,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血污。

“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此时,遥远的河西走廊,却因为孤悬西陲、安定富足,成为中原士庶避难安身的乐土。中原士族的汇聚,也使得河西走廊成为文化与学术的重镇,大儒辈出,礼乐粲然,在数百年乱世中,延续着华夏文明的根脉。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当统一盛运再临,大放异彩的河西文化遂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并列,成为隋唐文化的渊源。

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经历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灌输,加入隋唐统一之混合之文化,蔚然为独立之一源,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

——陈寅恪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汉末三百余年的大分裂中,孕育着华夏文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力量。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再创大一统的隋唐,融合草原部落的生机与中土固有文化,以百川归海的宏大格局,杂糅各种文明,成为连通万邦的世界性帝国。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地处丝路要道、荟萃东西文明的河西走廊,则是这一世界性帝国当之无愧的地标。

一队队商旅络绎而来,伴着响彻天际的驼铃声,将瓷器和丝绸运往遥远的西方,又将黄金、珠玉和香料运进东土,成就金碧辉煌、芬芳馥郁的长安。

一位位僧侣迤逦而去,身着袈裟,手持法杖,背负满箧经卷,在漫天黄沙中艰难穿行,信仰之光穿越烟尘,照亮千万年的时空。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丝路通畅、贸易兴盛,让河西走廊(唐时行政区划为“陇右道”)成为财富的聚集地。

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财富的累积、佛法的昌明、文化的汇流,造就了享誉千年的丝路明珠。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悬崖石壁之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无数的僧侣、画工和供养人,将信仰凝固在一座座雕像、一幅幅壁画之中,传之久远。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

——季羡林

此时的河西走廊,映照着华夏文明正当壮年的绚烂无边、如日中天。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让盛世戛然而止。“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精锐边军内调平乱,令唐朝丧失了在边境对吐蕃的军事优势。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沙州(敦煌)等河西走廊州郡,一时尽陷吐蕃。

河西走廊最后一座城池沦陷60多年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一队使者的到来轰动了长安。这队使者两年前从四千里外、山河阻隔的沙州(敦煌)出发,为当地汉人首领张议潮所派遣。为了绕过中间数千里的吐蕃控制区,他们从内蒙古的沙漠穿行,九死一生只为将一个消息送到长安:汉人已经起义赶走吐蕃,沙州复归大唐。

自安史乱起,朝廷无力西顾已近百年,不意一朝得此惊天喜讯,即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此后十余年,张议潮率领河西汉人,仅凭自身力量,将被吐蕃侵占的东起兰州、西至哈密的大片领土悉数收复。“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是河西汉人对故国的念念不忘,造就河西走廊回归唐朝的史诗。张议潮起义前十余年,唐朝派使者至西域,路过河西走廊,“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虏之人见唐使者,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世道陵替,中国或有衰乱。渡劫归来的河西走廊,昭示着无论何时,华夏文化都有着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唐末五代,中原再逢大乱。及至北宋,文弱不堪。在河西走廊独力支撑的归义军政权,终于渐渐不敌回鹘、党项等周边民族政权。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沙州(敦煌)陷落,张议潮所创立的归义军政权,终为西夏所灭。

此后三百余年,西夏、蒙元先后成为河西走廊的主人。西夏以此为后方,积粮草、聚军马,与宋辽争衡。成吉思汗的后裔,也是在这里开始接触藏传佛教,一个勇武民族的精神世界因此被深刻改造。

河西走廊再次归于中原政权治下,要到三百多年后的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当年,征西将军冯胜率军西定甘肃,在肃州(酒泉)以西筑嘉峪关。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此时的华夏文明,已经不再有青壮年时期的意气飞扬,也不再对远方的世界怀有无尽梦想。明廷对丝路贸易进行严格限制,那个商旅不绝于途的曾经的河西走廊,渐渐淡去。到明中期的嘉靖年间,朝廷更退守嘉峪关,丝路明珠、千年名城敦煌也被弃之域外。

一个逐渐凋零的河西走廊,奏响了古典中国走向暮年的哀歌。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弹指间,沧海桑田。

一刹那,转身千年。

从霍去病兵进河西、拓地千里,到张议潮举旗一呼、尽复故土;从乱世士庶远走河西、避难一方,到盛世丝路绵延伸展、多元文化交融荟萃;从汉唐的雄心万丈、气吞八荒,到宋明的弃地收缩、撄城自守……河西走廊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历史记忆,见证了古代中国从青春勃发到壮年盛放,再到孤寂衰老的进程。

当华夏文明强盛之时,无不据有河西走廊,从这里一路向西,是万国星列,是整个世界。当华夏文明孱弱之时,河西走廊或废或弃,高山大漠围着老去的国度,围着浩瀚的理想。

甘肃河西走廊:中华文明的天命之地

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跨度里,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经营,是检验华夏文明进取心和力量最硬核的标准。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当世界历史从陆权时代进入海权时代,“稳住西北、经略东南”成为国策。向东、向南的万里波涛,是中华文明的征程所在、未来所系。然而,向西北回眸,在悠长、苍茫、灿烂的河西走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生生不息的根脉、那喷薄欲出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