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教养方式

 木香草堂 2019-09-01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以怎样的理念和方式教养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曾进行了为期十年的研究,并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类型,他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之一。

1.权威型

这类父母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有明确而有合理的要求和行为目标,并会通过沟通等渠道和孩子进行讨论,愿意接纳孩子的观点并给予回应。在明确了相关的要求之后,能够坚持原则,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加以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标。这类父母的民主意识比较强,平时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努力“看见”孩子的需求,以合理、民主,而非盛气凌人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这种既严格有体现民主、关心的教养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孩子生活在其中,会逐渐养成自信、合作、换位思考、积极乐观等良好的品性。

2.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经常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类家长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比较大,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在这个变化的社会中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所以会给孩子提出很多要求,制定很多规则,并强迫孩子严格遵守。通常情况下,父母不会向孩子解释这些要求和规则,只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并接受父母所给予的一切。如果孩子不能够实现父母的期望,就会遭到各种类型的惩罚,包括谩骂、殴打等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对抗、自卑、焦虑、依赖等特征,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一生的成长。

3.溺爱型

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大多就生长在溺爱的家庭之中。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一个家庭中经常是六个成人关照一个孩子,孩子备受“宠爱”。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少,对孩子的限制也很少,孩子有什么样的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是一种放纵式的教养方式。放纵的结果,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任性、冲动、幼稚、自私性格特征,一旦进入到校园生活中,他人不像家庭那样顺着自己的时候,内心的落差会非常大,容易在心理上出问题。另外,这种类型的孩子做起事情来也缺乏恒心和耐心,容易半途而废。

4.忽视型

有不少家庭,父母或因为工作的缘故,平时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或因为长期外出务工,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将其托付给自己的老人照顾,父母和孩子之间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因为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就很难觉察到孩子各种内在的需求,对孩子针对性的养育和指导也就谈不上了。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最为不利,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和易于发怒等外在的问题行为。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孩子在上了小学以后,有较大比例的孩子学业表现会非常差,在儿童后期会更可能表现出行为失调。今天引起大家关注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是最为直接的体现。

一项关于儿童早期大脑发育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生活的经历,会对大脑产生永久的影响,会改变孩子大脑的体积和结构。那些生活环境比较恶劣、营养不足的孩子,以及经常被父母打骂或者被父母所忽视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导致大脑的杏仁核、海马体等发育迟缓,比正常儿童的体积小。而且这样的发育是不可弥补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发育的重点。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