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拙趣横生的汉代石刻《中山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精拓百品》

 河套老乡 2019-09-01

“黄肠”是指建汉陵苑筑所用的材料,此材料一般多用黄心的柏木,俗称“柏木黄心”,所以古人将此叫作“黄肠”。题凑则是指木椁结构,“题”是指题头,就是树木向根部的一段,“凑”是指向内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它的特点是将整段的木头层层平铺垒叠、拼凑而成,并且“木头皆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的端头,这枋木的端头均是树干的下端,古代叫作“题头”,于是这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叫作“题凑”,合起来就叫“黄肠题凑”。

至东汉时期,由于长期大量的砍伐导致“数郡之木不敷一葬之用”,遂以石代木。为了与木头相区别,近代学者罗振玉研究了洛阳出土的有题铭售完方石,首定名为“黄肠石”,获得学界认可。

“黄肠石”——考古学名词,河北定县北庄中山简王墓的发掘,第一次证实了东汉诸侯王墓所用“黄肠石”的构筑形制。

战国时期中山国地理位置

定州隶属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在汉代是中山国国都,据史料记载,十七代汉中山王在这里世袭长达300余年,目前已知除第一代中山王刘胜葬于满城外,大部分都葬于定州境内。

定州中山王墓

北庄子汉墓是东汉中山简王刘焉之墓,发掘于1959年。当时的文物保护意识并不很强,在墓中文物被清理库藏之后,那些原被用于修建墓室之用的一大批刻字黄肠石料却无人问津,被废弃在原野上。一直到1975年,经省政府拨款,才将这些黄肠石在传为中山靖王刘胜墓的周围建成石刻回廊,并定名为“定州石刻馆”,又因为刘焉墓所在地位于北庄子村北附近,这些出土的石刻便被称为“北庄子汉墓石刻”。

现在这些石刻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将其他地方收集的碑刻集中到一起,建成定州石刻馆。由“北庄子汉墓”出土的482块铭文石刻,被移来镶在这里的墙壁上。这些公元79—88年间的铭文石刻,字体正处于由秦篆到汉隶的演变阶段,据资料可知,北庄子汉墓构筑墓室所用4000余石块,大都呈方形,长、宽各约1米,厚约25厘米。其中刻字的有634块,还有用墨书题字的,内容多为采石场地名及参与修筑陵墓开采石料的郡国、县邑、工匠名。石刻馆墙上镶嵌的石刻有482块,非常珍贵。

望 都 石

北平石北新城工马伯

中山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节选



书名:《中山王汉墓出土黄肠石题刻精拓百品》
ISBN: 9787501056415
作者:定州市旅游文物局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定价:128.0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