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伟的唐长安城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思明居士 2019-09-01

众所周知,唐代的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面积达84平方千米。唐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城内有110座里坊,东市、西市商业交易场所,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宛如棋盘。棋盘中心便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宫城和皇城,以及城东北的世界著名宫殿,大明宫。

宏伟的唐长安城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唐长安城规划布局

唐长安城极盛时期,人口达到了100万之众,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都城。唐王朝开放包容的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旅客,学者;不同的文化在长安城云集,交融;世上各类奇珍异宝,积聚在长安城的东西市。极盛的唐长安城正如诗人韦应物《酒肆行》中描述的那样: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宏伟的唐长安城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在中国古代,都城的命运常常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秦咸阳,汉长安,都是在国家衰落后逐渐破败,最后被付之一炬。繁荣地唐长安城也在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这一天迎来了,她的历史拐点;这一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唐王室逃往蜀地。这是唐长安城第一次被抛弃,沦陷。但这却不是最后一次。

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攻占长安;唐德宗建中四年正月(公元783年),爆发奉天之难,长安再次沦陷;随后唐末黄巢起义,再到朱温篡位,长安多次沦陷直至覆灭。

长安城多次被攻陷,除了唐朝由盛转衰,国力不济的原因之外,就是长安城本身的建造缺陷。当初唐朝统治者为让城市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目的,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宏伟的都城在帝国强盛的时候是大唐国力的象征,是国民心中的骄傲;可是当帝国衰弱的时候,她却是帝国的软肋,强者眼中的肥肉。

宏伟的唐长安城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

长安城全长36.7 公里,共有十二座城门,面临战争威胁时只有重兵把守,才能真正做好城市的防守,但是长安城过于巨大,人口众多,如果在战时布置太多兵力于城中,往往会造成城市拥挤,不利于军队调动和指挥,如果军队组织不力的话甚至会造成军民矛盾,引发骚乱。所以在都城面临威胁时,只能把军队放在长安的门户潼关,而长安城本身则只能维持一定的内府戍军,根本无法在兵临城下时守住城池等待援军。所以潼关失,则长安陷。

唐朝以后,中国古代再无长安一样规模宏伟的巨大都城,也许并非是后世国力不济,而是后来的统治者们吸取了唐长安多次沦陷的历史教训做出的改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