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6月的暑气里,一种热带水果正慢慢迎来它的旺季—路过大大小小的水果摊,即便未见其形,那独特浓郁的气息也已飘进鼻腔。 水果摊的小贩们热情地吆喝着,食客们挤在狭窄的铺子前仔细挑选,特殊砍刀在空中挥上挥下。看着这熟悉的光景,我心中默默感叹,又是榴莲成熟的季节了啊。 旺季,为榴莲大排长龙榴莲(durian)这个词,最早起源于马来语中的刺(d?ri?),这也与它周身布满尖刺的外形有关。榴莲的味道,早在1869年就有过书面记载,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在书里如此描述:这就像是浓郁杏仁风味的卡仕达酱,又混合着奶油芝士、洋葱酱和黑雪莉酒的味道。 榴莲可以说是新加坡人最喜欢的热带水果,当地的榴莲摊位数不胜数。在芽笼的几条小巷里,更是集中了不少榴莲水果摊,摊上摆满了当天运来的新鲜榴莲。很多摊位都是下午才开张,当天在马来西亚自然掉落的熟榴莲,被捡起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运往新加坡,能尝到的都是一等一的新鲜。 到了六、七月这样的旺季,摊位上常常大排长龙,想吃上一口最新鲜的高品质榴莲果肉,至少需要提前两天电话预约。而预约来取时,通常也要等上很久。但本地人似乎并不在意为榴莲排上这好半天的队伍,榴莲爱好者们认为等待也是必要的投入。 摊位或者铺子门口通常排成两队,一队是前来提取预约好的榴莲,一队是没有预约直接来买榴莲的。预约好的榴莲会被装进写上买主名字的白色泡沫盒,倘若你是预约了一整个榴莲,则要等你到达时,摊主才当面剥开选好的榴莲再装袋。需要打包带回家的榴莲,摊主都会额外用塑料袋密封好,以便在路上短暂封存住榴莲的浓郁气味。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明确规定不可携带“食用榴莲”,因为它刺激性的气味在密闭空间内能留存好几天。这也是很多榴莲摊位会额外使用密封袋的原因。如果不打算打包,那大可直接蹲坐在榴莲摊外的塑料板凳上,畅快地吃下这新鲜的美味。 走,去丛林捡野生榴莲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汇聚着来自周边国家的各种品类的榴莲。其中,来自马来西亚的榴莲占新加坡榴莲进口的93%。 熟透的榴莲在马来西亚自然落地后,12小时内就能被运往新加坡销售。不仅运输快,品种也十分齐全,有金凤、红虾王、D13、D24、XO,以及最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的猫山王。泰国榴莲金枕头(D159)、青尼(D123)、长柄(D158)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从2018年开始,菲律宾榴莲如普雅(puyat),也被引进到了新加坡。 最受欢迎、市场份额最高的马来西亚榴莲,第一阶段成熟季在5月初,第二阶段从6月中一直持续到8月。而6、7月属于榴莲旺季,是榴莲爱好者们享受这饕餮乐趣的最好时刻。榴莲摊的摊主可能会告诉你,6月的榴莲,品质是最好的。 今年的榴莲价格,由于供应量相当大,对比往年,降价幅度达到了50%。在往年榴莲的黄金时节,优质的猫山王大约40新币(约合人民币203元)一公斤,今年6月,在新加坡甚至可以买到约10新币一公斤的榴莲。
虽然榴莲摊数量众多,供应量也相当大,可有些榴莲摊,全年只会在榴莲品质最好的时节开张。有些月份即使仍有榴莲供应,榴莲摊老板也不开张,只说品质不是最佳,宁愿关店明年再开。所以,想要吃上一口有着软糯口感、带着一点苦甜的猫山王,还得把握最好的时节。 我认识的新加坡朋友都很爱吃榴莲,除了在众多榴莲摊购买剥好的榴莲,有些人还会追求在市区榴莲摊上所品尝不到的体验。比如在周末,去乌敏岛上的武吉知马(Bukit Timah)射靶场路、林厝港路,去这些有着榴莲树的丛林,捡野生榴莲吃。 ![]() 戴上头盔,穿上长裤,套上厚手套,再提上一个麻袋,去野外探险“捡野生榴莲”的装备就齐全了。到了榴莲树生长的丛林,可以在树冠底下寻找已经掉落的榴莲,或者侧耳倾听榴莲熟透掉在草丛中的声音,根据传来的砰砰落地声,去捡拾最新鲜的榴莲。 新加坡的野生榴莲通常是甘榜榴莲,味道没有市面上流行的榴莲那么浓郁,但因是不少新加坡人儿时吃过的榴莲品种,因此去丛林中捡野生榴莲,也夹带着一份新加坡人怀旧的感情。 只是这项本地人喜欢的捡野生榴莲的丛林活动,因为参与的人过多,也造成了不少破坏丛林的行为和纷争。所以从今年下半年起,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规定禁止采摘、捡拾公共土地上的野生榴莲。 榴莲,无处不在的爱新加坡在每年七、八月份会举办一次榴莲大会,以自助餐的形式吸引大批榴莲爱好者携家带口参加。除了新鲜的榴莲果肉,各类榴莲食品在新加坡也很受欢迎,如榴莲雪糕、榴莲蛋糕、榴莲酥、榴莲泡芙、榴莲月饼,甚至火锅也有榴莲味的。 而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新加坡馆的吉祥物就叫“榴莲小星”。这是上海世博会所有国家馆中,唯一一个用水果作为主体造型的吉祥物。 ![]() 位于市中心,紧邻新加坡河的地标建筑之一滨海艺术中心(Esplanade—Theatres on the bay),有着独特大胆的设计风格,两个玻璃穹顶上覆盖着无数三角形形状的铝遮阳板,远远看去,像是半个巨大的榴莲。虽然滨海艺术中心的设计灵感并非源自榴莲,但当地人都亲切地叫它“大榴莲”。
此外,在同名小说改编的新加坡电视剧 《榴莲之王》中,主人公的绰号也叫“榴莲”。 今年5月,我在去机场的路上搭计程车,司机说自己曾在中国武汉工作十余年,最近才回新加坡。我们聊天时说起榴莲,师傅笑着说他以前假期回新加坡,再回武汉工作时,会密封打包这里的马来西亚榴莲肉带给同事们吃。同事们吃了第一次,之后便都嚷着让他多带些去中国。 我好奇师傅是怎样将榴莲带上飞机的,他告诉我,在新加坡芽笼榴莲摊买榴莲时,只用说要带上飞机,摊主们都会有经验地用真空包装密封“加冰”打包,几乎透不出气味。 我身边也有很多喜欢吃榴莲的家人和朋友,不过即使学到了本地人如何带榴莲上飞机的经验,我还是一次都没将榴莲带回国。除了有相关规定不能携带水果入境的顾虑,这自由自在敞开品尝新鲜榴莲的滋味,无论如何都是很难原原本本带回国的。 我更希望家人、朋友和我一起,在热辣的阳光下,随意坐在路边榴莲摊的塑料凳子上,看着摊主一刀刀劈开坚硬的榴莲外壳,黄黄的果肉从坚硬的外壳里露出诱人的模样。 端到面前,吮吸一口黃灿灿的、饱满的、口感如同奶油一般绵密的榴莲肉,享受这难得的新鲜味道。如果这时再来一场阵雨,感受一会儿夏日里短暂的清凉,那才算体会了新加坡这座城市千万种魅力中的一种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