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寒凉,冬季将至,是不是又在担心你的呼吸?又要咳喘加重,是不是心惊胆战?不要紧张,支气管炎我有办法! 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加重,很多患者感觉自己的冬天到了,又要遭罪了,又要咳了,又要喘了,又要胸闷气短上不来气了,又要咯痰了,又要靠吸氧生存了,又要住医院了,又要需要人照顾了,又做不了家务,做不了饭了,等等诸多的问题都摆在了面前,那该怎么解决呢,大敌当前,我们该如何让预防和治疗呢?其实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重在辨证施治,在中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按其临床表现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 虚证:肺肾两虚型;肺脾两虚型; 实证:外寒内饮型;燥热伤肺型;痰湿阻肺型;痰热蕴肺型。 那这么多的证候我们怎么分辨,今天我们说两种: 一:痰热伏肺型:咳嗽频繁发作,呼吸气粗,或见呛咳不止,谈吐黄稠,咳出为爽,咽红口干,多伴有发热面红,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而块。 治法:清肺泄热,化痰止咳。 方剂:浙贝50g.瓜蒌50g.竹沥20g.竹茹20g.黄连20g.百部20g.紫菀20g.桔梗50 g.栀子15g.平地木50g. 一剂分每日三次凉服,每次服200ml。服用3天平喘,服用7天止咳。二燥热伤肺型: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炎干燥,甚则胸痛,或有性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剂:桑叶30g.菊花30g.生地50g.知母20g.玄参30g.浙贝20g.瓜蒌20g.生甘草20g.麦冬50g.玉竹30g. 一剂分三次凉服,每次服200ml。忌辛辣。服用3天平喘,服用7天止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