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通史 第三十七集 北周武帝(1)

 陆一2 2019-09-01

中国通史 第三十七集 北周武帝(1)

        公元523年,一场迅猛的起义浪潮将北魏政权推向了灭亡的边缘,起义人员以鲜卑人为主,起义以前,他们是镇守北部边疆的六镇将士,当北魏政府南迁后,边镇的鲜卑族人却被忽视,他们的生活日益艰难,对汉化政权产生巨大的仇恨,仇恨孕育了大乱的爆发,北魏末期的动乱,仍然集中于民族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民族的大融合固然是时代的潮流,但要真正融合好,实现国家的长久安定和统一,还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痛苦与挫折,历史召唤着新政权。

        公元534年,北魏最后一个皇帝魏孝武帝元修,忍受不了权臣高欢的控制,轻装简从,离开洛阳,西奔长安,投靠关中的宇文泰,关中成为魏朝的正朔所在,高欢不甘心丢掉魏朝正朔,在东部洛阳另立元善见,即魏孝静帝,北魏由此分裂成两个朝廷,史称东魏、西魏,东魏、西魏控制了中国的北方,与南方的梁朝鼎足而立,形成南北朝新的格局。

        此时,战火主要在东魏的高欢和西魏的宇文泰之间展开,高欢、宇文泰同为武将,都是在六镇起义中脱颖而出,如今却互为仇敌,都想争霸中原,统一中国北方,但力量悬殊,形成强与弱的鲜明对比,东魏军队原属于北魏六镇的20多万彪悍善战的将士,西魏军队只不过是六镇军队的偏师而已,合起来也不过三万余人。

        公元543年,宇文泰亲率大军,与高欢率领的十万大军在黄河岸边展开激战,东魏军渡过黄河,在邙山脚下与西魏军展开大战,战争结果东魏军大胜。宇文泰采用的是胡汉融合政策,由于府兵制中的汉人也被赋予鲜卑族姓,他们与原来的鲜卑人地位、权利均等,不分彼此,这样,西魏较好的解决了民族矛盾,实力日益增强,且后劲十足。

         东魏集团采取了高度鲜卑化的政策,他对鲜卑族军士公然宣称,汉民是你们的奴隶,这无疑激化了民族矛盾,鲜卑族贵族也越来越腐败,国力开始渐渐由强变弱。

        公元550年,高欢死去四年后,他的儿子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自称皇帝,正式建立了北齐。公元556年,宇文泰即将离开人世,临终前宇文泰遗命宇文护辅佐自己十六岁的儿子完成帝业。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去世不到两个月,宇文护就把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扶上帝位,代替西魏建立了北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