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赏,是最好的美育

 颐源书屋 2019-09-01

清赏,始于中国人「乘物游心」的奢想。清在灵府,赏在耳目,前者借物质而高飞远翥,后者由心灵与万物缱绻。当你我在清赏世间万物芸芸之时,往往滋生一种诗意的感受令人萦恋,方是对万物之美最好的蒙恩。

清赏是将尘世看作一斋室,用如幻的眼光打量其中的一桌一椅、一几一榻、一草一木,荡去欲望的占有,置入清心的把玩。晚明笃爱生活美学的文人陈继儒形容「清赏」也是收放自如:「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金石鼎彝令人古」。寻常之象在他的笔下也成了清雅之物,只用一种身在世俗却超脱世俗的审美,洗尽人间尘氛。香何以令人幽?金石鼎彝何以令人古?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人之感情?即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


朱光潜谓之「深人见物亦深,浅人见物亦浅」,深与浅,是你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你心灵发现的事实。正如眉公的清心之想,莫不游于物质的声色之外,闲赏之乐,莫不备于精神的清虚之境。

清赏之欢,不在物质的多与寡或价值的高与低,有时候,它仅仅是你闻到一株兰草的馨香,看见窗棂漏下一丝褶皱的阴翳,光自拂,花自开,你亦自在。在此静谧的情境中,不禁想起唐庚的一首《醉眠》诗: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一切出尘之景,而得至乐之情,莫不源自于内心的恒静。静而能破物我之成见,超脱利害之关系。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倪云林的《容膝斋图》、文徵明的《真赏斋图》,俱是满纸风烟,满纸躁动,却依然有寂静的期待。文人隐入深林,「临古人帖,温昔年书;拂几微尘,洗砚宿墨;灌园中花,扫林中叶」,便是为了谛听这寂静之音。身处汲汲营营的现世,你我皆活在浊土嚣尘之中,古人的「山静日常之意」已为奢望,董其昌称此为「虽身在城市,却有山林之致」,一语道破机要。

自足于清心燕赏,你的情感一如诗人心细如发,敏感的心灵方能捕捉这宇宙的妙意。窗外阴翳半墙,松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室内名帖法书,尽陈案上,笔墨精良,心神远舒。在此彰显自足的世界,日光松影就是你适意的心灵,清供佳器,就是你盘桓的意度。风将你的心灵拉至远方,人融于物中,与物相乘相随,不再有时间的短长和空间的大小,空余美的体验。


我愿,你身居城市,也能心归山林。荣光在四时之外,醉倚门庭似梦中,一抬头、一提脚,就至于庭院。院子深处,几竿修竹一块湖石,疏花瘦竹落落有致,曲径通幽直抵书斋。你于此地栖息,于此地清赏,狎玩鱼鸟,左右琴书,红日三竿而起,烟霞往来入梦。似一位诗人,你不在大地上,而是要在空灵的世界中创造意义。

| 本期空间:诸文进 巢雲松馆 |
| 图:文人空间 陈材、乔思远 |
| 文:文人空间 韩苏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