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籁自成的贾平凹书法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09-01

客厅挂了一幅对联,道是: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这是我乔 迁新居时贾平凹先生所赠。字写得浑厚、敦实,犹如一个留着盖盖头,穿了大裆裤的山里娃,挑了一担柴火进城去换吃喝,伸腿握拳,大步前闯,出入如无人之境。虽然憨头憨脑,但眉眼却极有棱角,大有对城里文明人满眼的不屑,形诸笔墨,诚所谓抱朴守真者是也。因了这点,就极符合我散淡的个性,每日细加品味,品味之不足,便张狂的昭示于朋友,朋友看了都眼红,我就越发为贾平凹先生的书法手舞足蹈了。

贾平凹签书

以此为例,来探折贾平凹的书法,在我直观的印象中,总觉得贾平凹的书法充满了一股子山野之气。众所周知,贾平凹生于商州,商州沟大山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民风滋润,自他降生于棣华那块土地起,山风就注定要浸淫他的身骨,涧水自然就要洗涤他的灵魂。故而其书法,就略类于其文学,在没有任何启蒙的状态下,犹如山里的栲树,喝着沟垴的风,自生自长,稍不经意便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也就是说,贾平凹的书法,在既没有家传也没有师承,更没有从小在父辈的威逼下,以锥划沙,以砖刻划,亦步亦趋在《兰亭》《圣教序》的古字堆中游弋,而是文成名就后,出于应酬和社会需求,他在追摹古人笔意,特别是魏碑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地用自己惯以描写山情野趣的钢笔字入书法,专捡古人不敢为之的侧锋以造己之势,从这点来说,贾平凹早期的书法实则就是书写工具的变更与硬笔书法的雅化。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艺高胆大的贾平凹,才进而扩充了他笔墨中离经叛道的野气,融汇了道家确立的阴柔阳刚之气,釆纳了当今一些文人学士的指点吐呐之气,最终才形成了今日展现于我们面前“贾氏书法”中无规无矩,不方不正,为所欲为的自家面目。正因为是自家面目,他才能在当今以崇古为荣,以流行为时尚,混乱纷杂的书坛中,横空出世,似一面旗帜,高扬于朗朗的天空。也无论你是那一路神仙,只要你走进法书云集的展厅,面对大街小巷的金字招牌,千栋万栋、锦绣满堂的广厦之中,一眼就能看出,那用笔顿挫,结体独特,不拘法度的条幅横幅匾额,定是“贾氏书法”的真迹无疑。也许,这就是贾平凹书法能独行于世的魅力。

贾平凹书法

贾平凹书法

 其三便是灵气,也就是说天赋或天才。贾平凹是中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松,著作等身,历三十年而不衰,致使整个评论界忙于奔命,几度引发审美疲劳,这已为世人所共睹。当然,一半出自于勤奋,而更重要的一半则来自上天要造就他,故而就赋于了他每一个毛孔都有朝出溢的灵气和才气。因而,他种啥成啥,于小说,于散文,于诗歌,于书于画,似乎天下能用之成名的好事都让他独占了。不仅商州有史以来,像他这样的人物没有第二个;就是偌大的陕西,出自本土的能有全方位造诣的全才恐怕也为数不多;甚或现当代中国文坛,能为普通老百姓普遍关注、且引发过巨大震动的作家,除贾平凹之外,实不过数人而已。看来,你不承认贾平凹是“天降奇才”就不行。于书法而言,他自小没有悬过肘,也没有头悬梁、锥刺骨临过帖,只是成了“天下无人不识君”的作家后,仅靠一种悟性和对书法理念独特的感受,以及通过读帖和古人心灵对话,稍不经意便成了“炙手可热”的书法家,以至形成今日“贾氏书法”纸贵长安。凭心而论,若以传统的书法套路、技法去要求他,以传统的结体、章法去约束他,那就大相径庭、失之偏颇了。因为贾平凹就是贾平凹,他不是于右任,也不是康有为,他只是把书法当成余事,不拾人唾余,不跟在别人后面学步,故他的书法大都率意为之,有感而书之,有情而泄之,有爱恨而发之。闲适散淡为表,天真纯朴为里,甚或如小儿玩泥巴般憨态可爱,绝少有为书法而书法的痕迹。但其鹤游中天,灵动飞扬,骨气洞达,走墨连绵的艺术风格,却造就了一种向征,既:要硏究当代书法,就离不开贾平凹;要研究贾平凹,更离不开贾平凹书法。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中国的文化人要面对自身的一个课题。

                     贾平凹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