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线上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只要有网络,许多知识不用出门也能够获得。 让孩子自学,可能许多东西不成体系,那就让顶级高校的名师来帮助孩子吧。 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5个名校讲师关于中国文字与文化方面的公开课,孩子们可以跟随名师的脚步,丰富自己的中文知识,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与文化。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和国学的基础。 许多孩子汉字书写易错,记不住,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孩子们不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构成。 这门课程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540部首为基本内容,参考甲骨文和金文溯源文字的构型依据,让孩子了解每一个字的由来,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教授在讲解过程中,还引经据典,讲解古代国学理念,结合古诗词名篇中容易误解字词,让孩子从文字出发,深刻了解华夏文明。 例如,教授从最基础的人字开始讲解,我们可以看到“人”字的演化由来。 在进一步延伸到儒家最高思想的“仁”,左“人”右“二”,儒家认为社会上所有两个人之间关系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再如“大”字是人伸展开四肢,加一横为“夫”,则是因为古代适龄男子成人后要用发簪梳起头发,头上加一横,也就代表可以成亲为人“夫”了。 虽然是大学课程,但教授的讲解非常浅显生动,且内容十分充实,孩子们看了一定受益良多。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open.163.com/movie/2014/11/5/3/MA9RKNU1K_MAAAKQI53.html 在这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举了一个法国年鉴派研究者的事例: 他可以把某一个年份面包的价格倒背如流,却不知道当时在位的国王是谁,他们重视的是地理环境、生产、人口等客观因素,而不重视发生的政治事件。 这种历史的宏观思维,也是我们在教孩子历史时,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在许多时候,我们引导孩子去看历史相关书籍,着重点都在于事件,而这门课程,则更进一步。让孩子不仅关注事件,更加要养成宏观的视野,来整体看待影响历史走向的各项因素,形成辩证的历史观,真正做到读史明智。 这门课程以隋唐社会生活为载体,给孩子们勾勒出隋唐全景画面,让孩子以宏观眼光观察,隋唐时期有哪些影响历史的中长时间要素。 并且告诉孩子们,历史学讲究“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这门课程的所有史料都来源于正史、唐代的诗词与笔记小说和敦煌经书等,有据可考。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suitangren.html 这门公开课是由当代讲授中国诗词最负盛名者——国宝级学者叶嘉莹教授开设的。 叶教授16岁开始写诗,自1945年起先后在中国台湾、加拿大和中国大陆地区任教,是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她的文化底蕴让她将中国诗词与西方文学思想史融会贯通,以独特的视角带我们领略唯美的诗词艺术。 这门课程中有讲到诗词中的各种意象、名作赏析,还讲到王国维与著名的《人间词话》,叶教授通过她的理解给孩子们娓娓道来,是一次极好的文化熏陶。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3123155 这门课程的主讲人——温儒敏,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文系教授,教育部授予其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现在的孩子们有很大一部分不愿意读近现代文学,主讲教授也在视频中调侃道: “现代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学校的教育剥夺了孩子们学习鲁迅以及其他近现代文学大家作品的热情和乐趣,但他认为孩子们还是有必要去阅读这些作品的。 在这门课程里,他就要让大家以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人。课程中讲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近现代大家及其经典作品赏析,还讲解了不同年代的诗歌与散文等体裁。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open.163.com/movie/2018/8/H/9/MDO34K3TG_MDO34PNH9.html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这门课程侧重于文化和政治两条线索,带领孩子从宏观、长时段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史有一些基本的把握。 讲师们会结合当今史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孩子思考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帮助孩子对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主讲教师们语言通俗易懂,思路流畅清晰。例如,第一集用到西方的翻译方式与中文对比,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士大夫”的具体含义。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open.163.com/movie/2011/10/S/I/M7GH6TKIT_M7GUC3TSI.html 公开课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能够教孩子一种好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在名师的引导下,这些知识一定会帮助孩子在语文和写作上都有所突破。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