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辛格背后的三个神秘人物

 嗨知识就是力量 2019-09-02

铁血军事

2015-08-03 00:00

前言:如果说,在美国有一个人能同时代表政、商、学三界发声,那恐怕当首数耄耋之年的基辛格了。“外交神话”、“政商传奇”、“超级外交家”......大师背后,必有伯乐。

他是全球最有发言权的外交家、战略家;他是美国前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是尼克松访华特使,为中美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如今,92岁的基辛格又在新作中全面分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新挑战。他提出,21世纪国际事务呈现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历史上的多数时候,世界上各个不同区域奉行着他们自己的国际秩序规则,这些不同版本的秩序都有着各不相同的规则和目的。而今,政策是全球性的——尽管每个区域仍然还是独树一帜、各行其道,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对中国也是“情有独钟”,他说到:“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现在每一个国际论坛都积极寻求它的意见和支持。同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秩序中许多国家的做法一样,中国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声望,例如主办奥运会、国家主席亲临联合国发表讲话、与世界大国进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的互访等等。无论按何种标准来看,中国都已恢复了它在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那几个世纪中的地位。现在的问题是,它在目前寻求新的世界秩序的努力中如何自处,特别是如何处理和美国的关系。”

荏苒四十余年,基辛格在中美关系的建设,以及世界外交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造就这样一个世界级外交大师的,除去其自身因素,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基辛格的一生中,还有三个十分重要的“伯乐”。

克雷默尔: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乐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直到1938年,为了逃避纳粹度犹太人的迫害,基辛格举家迁往美国纽约。

1943年,即将20岁的基辛格加入美国国籍。就在离他20岁生日还有几周的一个晚上,基辛格接到了一封足以改变一生的公函——基辛格入伍了。

在军队中,基辛格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克雷默尔。在克雷默尔的眼中,基辛格是一个“天生奇才”,他曾回忆道:“我遇到的这位20来岁的青年,虽然见的市面不多,却什么都懂。”

克雷默尔是在一次阅兵中遇见了基辛格,同为德国裔的二人有了一次亲切的交谈。就是这次交谈,成为了改变基辛格人生的第一个阶梯。克雷默尔断定基辛格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力求抓住本质”的特点让克雷默尔对这位20多岁的小伙子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在基辛格结束自己的服役之后,克雷默尔帮助基辛格选择了一所大学——哈佛大学。

埋首当学霸,赢得哈佛校长青睐

基辛格来到哈佛大学之后,进入政治系就读。他听说, 威廉·艾略特教授是哈佛大学政治系泰斗级的人物。于是,1947年10月的某一天,基辛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敲开了艾略特教授的门。

当时,艾略特教授正在埋头做学问,基辛格的突然闯入让他有点不悦。当了解到前来拜访的只是一个本科生时,艾略特更是有些不耐烦了。对于艾略特来说,每天来拜访的学生不计其数,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但又鲜少按照他的要求做事。

于是,艾略特拿出纸笔,给基辛格开了一张有25本书的书单,冷冷说到:“回去把它们都细读一遍,然后写一篇读书报告给我,重点是比较一下康德的《纯理性批评》与《现实理性批判》!”

基辛格回到宿舍,跟室友们讨论了这件事。室友纷纷劝他:“千万不要听那老头的话,读这些无用的书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基辛格十分坚定,他跑去图书馆,借来了那25本晦涩难懂的书。每天读到深夜,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基辛格终于全部读完了这25本书,并且写出了一篇长长的读书报告。

当基辛格拿着这份读书报告去找艾略特的时候,艾略特激动极了,这么多年来,被艾略特发过书单的学生不计其数,但是能真正做到并做好的人寥寥可数。艾略特当即决定,要收基辛格为学生。

这之后,艾略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基辛格身上,他教授给基辛格一套完整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1950年,基辛格又做了一件震惊哈佛的事情——他写了一篇337页的毕业论文!这篇论文耗时三个月,艾略特教授只看了前100页,便提笔写下“最优”。直到今天,这篇论文在哈佛大学依旧常常被人提起,学校还为此特别制定了“基辛格规则”。“基辛格规则“规定,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论文长度不得超过基辛格论文长度的三分之一。

后来,基辛格成功通过推免升入哈佛大学研究生,艾略特教授作为推荐老师,在信中这样写道:“亨利·基辛格是我教学十年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他的思想深度和哲理洞察力,无人能及!”

因为遇到艾略特这样的“伯乐”,基辛格才得有了之后的精彩人生。

把尼克松骂的狗血淋头,却受其重用

1968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在那一年的党内总统提名中,洛克菲勒是提名人之一,而基辛格作为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则一心希望洛克菲勒能够担任美国总统。不过,却事与愿违。1968年11月,尼克松击败民主党总统竞选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成为第46届美国总统,而洛克菲勒则无缘此次大选。

当年,尼克松竞选的口号之一就是”结束越南战争”。所以,在获选胜利不久,尼克松就开始为这一计划招兵买马。尼克松亲自打电话给基辛格,在皮埃尔饭店召见他,聘用基辛格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开始向尼克松兜售他的结束越南战争的想法,并且推销他的联中抗苏的初步思路。不想两人一拍即合,为尼克松后来结束越南战争和打开中国大门奠定了战略思路。

在尼克松当上总统和基辛格成为杰出的外交家之后多年,剧作家克莱尔·布思·卢斯还常常津津乐道当初的情景说:“这可是我的主意啊,当时我一心想把亨利介绍给尼克松,后来总算成功了,我明知道亨利不是尼克松派,他不喜欢也不信任尼克松,是十足的洛克菲勒的人,但我还是相信他们会搞在一起。我对尼克松说,我想你会赏识亨利的。我认为只要亨利同尼克松谈上一小时,两人就会非常投机。”

在竞选共和党总统提名时,当时的基辛格由于立场不同,曾经将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尼克松不计前嫌,他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才能。

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由此,基辛格走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