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万寿山五百罗汉图》由清王方岳绘图,乾隆帝撰记并正书。全文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段,前图后文,所绘五百罗汉像并非成排成列,而是处于山林溪树、亭台楼阁之间。此为清乾隆二十二年刻石,石原存北京市海淀区清漪园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内,久佚。此本为初拓本,浓淡墨相间拓。
卷首序文一段简述乾隆皇帝在万寿山修建五百罗汉堂的始末,并陈述所塑五百罗汉像的特点并非成排列作,而是“斯乃置山林溪间,宫殿其中,俾步以入者先后左右与袈裟钵锡之侣相周旋,若夫行佳坐卧不拘一律,又非尽跏趺之死灰槁木已也。于诸境界各取梵经所载以标其名,而五百人者不复一,安名立字,可为不即不难如是如是而已”。图中以只树园、狮子窟、须夜摩洞、阿伽桥、阿楼那崖、摩偷地、摩诃窝、徒多桥、弥楼、砥柱、兜率陀、功德弛、香岩、信度桥、梅檀林、须弥顶、善观城、金田、陀罗峰、鸡园、耆阁崛、舍利塔、鹿苑、室罗筏雷音殿、蜂台、昆诃罗桥、露山等诸境界圣地为名将五百罗汉至于其中,有静有动,有情有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嘉德2002春拍会第1415号拍品
《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是拓本手卷中最长的一件,卷心长一八二零厘米,高三十九厘米。清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高宗泓历撰文并书,王方岳奉劝绘图,拓本为浓淡两墨色套拓。
《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全文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段,前图后文。卷首序文一段简述乾隆皇帝在万寿山修建五百罗汉堂的始末,并陈述所塑五百罗汉像的特点并非成排列作,而是“斯乃置山林溪间,宫殿其中,俾步以入者先后左右与袈裟钵锡之侣相周旋,若夫行佳坐卧不拘一律,又非尽跏趺之死灰槁木已也。于诸境界各取梵经所载以标其名,而五百人者不复一,安名立字,可为不即不难如是如是而已”。图中以只树园、狮子窟、须夜摩洞、阿伽桥、阿楼那崖、摩偷地、摩诃窝、徒多桥、弥楼、砥柱、兜率陀、功德弛、香岩、信度桥、梅檀林、须弥顶、善观城、金田、陀罗峰、鸡园、耆阁崛、舍利塔、鹿苑、室罗筏雷音殿、蜂台、昆诃罗桥、露山等诸境界圣地为名将五百罗汉至于其中,有静有动,有情有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王方岳,江苏无锡人。清乾隆时为宫廷画师,善画人物,山水,绘《卤簿图》、《国朝画录》,有载。
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在清咸丰十年(一八六零年)康申之乱时被英法联军所焚,清光绪时慈禧在遗址上建了一座庭院,名曰《清华轩》。故这一珍藏的拓本手卷是考证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内五百罗汉塑的重要文献,有着极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
王方岳,江苏无锡人。清乾隆时为宫廷画师,善画人物,山水,绘《卤簿图》、《国朝画录》有载。
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庚申之乱时被英法联军所焚,清光绪时慈禧在遗址上建了一座庭院,名曰“清华轩”。故这一珍藏的拓本手卷是考证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内五百罗汉雕塑的重要文献,有着极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