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狗尾苍穹: 个人投资者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自从投资以来,我一直把投资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墨子语 2019-09-02

自从投资以来,我一直把投资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很多说不清楚的相似。

比如 建筑方案设计,是前提你要有一个行业内的扎实的基础和一个好的审美以及优秀的职业素养。这些东西有天赋和天赋一般的人,区别可以说是非常大。拿基础规范来说,既要估算面积和数量,也要做逻辑推演,看估算的这些面积数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在最节省用地的情况下,更要考虑销售的壁垒和最后的利润,在这之间做好权衡。

好比投资中,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较好的定性可以让你对某个企业 ,某个行业,甚至一笔投资的大逻辑有个很好的掌握,这样就不会轻易被突如其来的信息干扰自己的判断。定量不仅仅是财务的方面,也包含了企业在发展中的关键价值要素。就像大道说“定性分析其实更准确。比如人们可以很容易知道茅台10年后大概能赚多少钱,但无法知准确知道10年的某一年能赚多少,也没必要知道。”事实上定性的很多依据是来自于定量的数据。但如果没有定性的意识和能力,只是在数据里研究,那很容易踏上价值陷阱。

而唯一不同的是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说服甲方,而投资中需要说服的是自己。

个人认为,从一开始就建立思维上前瞻性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投资体系并不只是或者并不只是表面上的仓位管理和策略安排,而是这些背后的自己的思维深度反映和价值推理的逻辑关系。

投资中三个关键因素:看清企业,弄懂市场,认识自己。

这三条,缺一不可,不懂企业的话 无法从经营的角度去看问题,而很容易走上投机。对市场的了解不深刻的话,很容易极端化的去思考问题,容易教条化,不够变通。那缺了最后一条,很容易做了自己不擅长不懂的事,最后死在自己手里。这三点不是说哪一点要多么突出才可以,而是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这就是一个大的方向和大的原则。

之前写过一篇“是否要止损”,其实就是在说不要教条板的规定自己到哪个点之后再决定操作。如果三点都考虑清楚了,所谓的体系或策略都很顺畅,否则看来很复杂又不明觉厉的策略,往往都很脆弱和教条化。投资在进行到某个阶段就特别容易沉溺于“完美休系的建立”,而这与一辈子想要找个印钞机的差别并不大。系统越繁复,思维越是沉溺于细节。我想随着投资做的时间越久,则越能体会到。大道至简,真正好的投资体系是简单明了又逻辑清晰且有很强大的思考重量的。

我到现在也没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体系,更不会刻意模仿,只能说一是自己经历丰富了,阅历丰富了,二是看别人的东西看的多了。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总结提炼出可能有几点是我个人觉得比较看重的。

1:大局观。就是站在一个全局性的一个视野去看事物的本质,去看你现在处于市场周期的大概什么位置。是该贪婪,恐惧还是等待。

2:期望值。即使是你毛估估了模糊的正确,也要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尤其是当出现高度预期差的时候,要理性,要思考。

3:价值观。瞄准好的公司,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一般来说能持续不断带来新的预期的公司往往都比较受投资者和市场的欢迎。但是这也分两种情况,一是这种新预期是在主要业务的框架之下不断增强或者产品产业升级,并且这些预期都会持续被体现出来。另一种是新预期喜欢跟着概念和风口走,又总是不断用新预期掩盖以前没有被实现的旧预期,这种就是老油条,甚至不靠谱的选手。

4:事物的本质。快刀战乱麻,从貌似平常的形式中一眼就抓到核心要害,并敢于行动。优秀的投资人不管是对市场还是公司都善于抓住核心本质,并且可以从细节切入而贯穿整体,最终形成决策的逻辑支撑。

投资是追求一种确定性下的投资机会,只有确定性足够高,才敢放心的重仓,中长期看只是赚多少的问题,但重仓带来的安全回报就是关键了,比如100万的3倍和10万的10倍,两者的收益和风险是完全不一样的,相比也很容易抉择。关键是敢于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学会放弃),这比对企业进行研究要难的多。企业研究不过是学识上的要求,而学会放弃,则是对人性的考验。如果有足够的自信,也是可以的,但投资并不是比谁更自信的一项工种。

而不确定性带来的回报更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不需要赚完所有的钱,只需要赚过去很赚钱,未来也会持续赚钱的企业。站在今天看未来,前途遥远且迷茫,进进出出只求得到几天的心理安慰;站在未来看今天,却殊不知其实是辉煌的起点而已,抵御了诱惑和恐惧从容走过的人,会笑的格外灿烂。

都说男怕入错行。投资这门行业,这项工种又有多少是个人投资者能够驾驭得了的。它始终要修炼人们的 技术,理念 和品性。

技术,包括财报分析和基本面研究的能力等,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但当面对一个较为复杂市场环境的时候,光有这些基础的知识,显然不够。此时投资的理念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不同的战略决定了具体的战术。而品性呢,我一直认为投资是一个人的品性的反映,这是个马拉松式的长跑,是比谁能笑到最后的游戏,能否坚持到胜利的关键因素,最终拼的是人性 品性的力量。

投资技术看似繁杂广袤却好学,基本上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没有太多的障碍,也不在投资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投资理念大道至简,看似简单,却很难深刻领悟,需要深邃的思考才能体味到简单几句话中蕴含的哲理。这与努力已经无关,我承认需要一些悟性和先天的东西;而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难就难在对自己的认知,难就难在抵抗诱惑和恐惧,难就难在战胜大众的群体性思维的影响,难就难在必须违背一些与生俱来的东西!这个层次不需要努力,甚至不需要悟性,需要的,也许只是漫长和艰苦的自我修为。

此处@大树的逻辑,我从来没觉得学术不匹配实践,而二者要结合,就这个误会,正面回答你。另外感谢分享闲大的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