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总是给我最好的,却从没问过我,想不想要”

 西安古西楼 2019-09-02

龙应台的《目送》对于亲子关系曾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但《小欢喜》中的父母似乎又更像是我们身边认识的父母。

父母总是给我最好的,却从没问过我想不想要。”

相信这句话在中国式家庭中,每个孩子都感同身受,父母的言行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种现象,在《小欢喜》中更为真实地表现出来。

最近热播的反映家庭欢喜、亲子关系的剧《小欢喜》,反映的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文化,最让我感同身受的就是:英子一家,以及英子和刘静阿姨的忘年交相处。

 刘静英子1

一面是,父母总是给我最好的,却从没问过我想不想要。

一面是,“阿姨希望整个苍穹都是你的,你就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两种交流方式的出发点都是爱,但是英子的反馈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英子,妈妈都是想为你好啊,你可是妈的一切呀

这是英子妈妈宋倩的亲子关系之道,这套大家都熟悉的说辞,用爱彻底控制住了孩子的成长。宋倩觉得孩子仍旧是孩子,不管长到多大,英子还是那个不成熟的女儿,所以总想把女儿绑在自己身边。 

这种感动自己的自我牺牲,不仅让孩子失去了自我,也让宋倩自己失去了自我。

她虽然会继续辅导学生功课,但已经沦为一种形式,没有再把教学当乐趣,她活着只为给女儿铺路。她把她的压力化成对女儿密不透风的爱。

 宋倩

而英子呢?她知道妈妈离婚只能依靠她,他知道妈妈把所有精力和希望都给予了她,所以她心疼妈妈,她不忍心拒绝妈妈。英子是善良的,但也是可悲的,她一直以来都在压抑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差点失去了自我。

通过一厢情愿地自我牺牲,把所有东西都一股脑的塞给孩子,甚至给对方制造了压力、愧疚感也无动于衷,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这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

阿姨希望整个苍穹都是你的

相比这种强塞的关心,居高临下、没有尊重和聆听的教育,刘静(也就是季杨杨的母亲)和英子的相处,竟然像一对闺蜜一般。

刘静有同理心,有共情能力,懂得尊重英子,和英子平等对话交流,最重要的是把英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格来看待。

 脏脏包

刘静比英子大了至少20多岁以上,但是刘静竟然会在自己儿子丈夫都不知道的秘密的情况下,和英子分享自己得癌症的秘密,她信任英子。

刘静也会和英子一起吃时下最流行的食物脏脏包。英子听到好听的歌,宋倩会不屑一顾,但刘静却认真听完,甚至还录了自己唱的一段。

她不止一次告诉英子:“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阿姨一直相信你,你是个很优秀的孩子。”

英子和刘静在一起,脸上总是会露出特别特别灿烂的笑容。

当知道英子特别喜欢天文学,癌症短期痊愈的刘静,在天文馆送给英子一份贴近心坎的礼物——一封国家航天局训练营的推荐信。

告别的时候,刘静说“阿姨希望你永远都快乐,阿姨希望整个苍穹都是你的,你就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刘静对话1

我们的一生难得碰到像刘静这样的长辈。

刘静也真正做到了:”先看你想不想要,再把最好的给你“。这正好和宋倩的观念:”总是给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你,却从没问过你想不想要“截然相反。

那些反映家庭交流文化的小说

《小欢喜》里反映的这对亲子关系,似乎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许多家长也能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

但除了电视剧,中国文学上也有许多小说揭秘了中国式的亲子关系,甚至比电视剧更真实更压抑。

1、《吃麻雀的少女》朱一叶

这是“一部密室里的童年暴力史”。

小说中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十三岁的少女芳芳,为了平息下岗父亲的失意与愤怒,在生日宴上,吞下了在暴雨中死伤,被父亲油炸了的几大袋麻雀。

讨好父亲的同时,也杀死了自己。

小说让我们想起电影《狗十三》的结尾,李玩平静地吃下父亲的朋友夹给她的狗肉,并表示感谢。

这是一个孩子的悲剧,更是一种扭曲的亲子关系。

与刘静和英子的相处方式相比,父母强硬的教育理念是否已经影响了孩子内心最深处的心灵?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书1

我从地上站起来,站在桌子前边,一边任凭眼泪一大滴一大滴地掉下来,一边抓起一只油炸小麻雀,我咬掉它的脑袋,嚼碎它的脑子,我的牙缝里塞满了它紫色的肉,这就是我的样子,我爸爸的女儿,我妈妈的女儿,这就是爸爸期待的样子,我想讨好他,报复他,我想虐待自己,我想令他满意,我想偿还,我希望能摆脱内疚,而这就是我——芳芳,一个嗜血的恶魔,连小麻雀都不放过的人。”

2、《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余华以一个少年的视角写出了一个底层家庭的苦痛和畸形,并用少年的眼睛看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江南农村和小城镇上一家人的命运。

小说里的人物,都属于生活在一个极端压抑,有畸形心态,失去自我的状态中,并且都会想要找一个他体来转嫁自己心中的压抑和苦闷,宣泄内心不满和愤懑。

 书2

无赖的父亲是一个虐待妻儿,作贱儿媳,推卸照顾老父亲的责任的人;家中的三兄弟视骨肉亲情为敌;爷爷是可怜可恨的;柔弱的母亲一生操劳和负重,在百般忍耐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少年和他的朋友们一样,每人都有孤独的童年,恐惧的青春期,以及幼小无奈的敏感。

余华笔下的家庭写的是人性,人生压抑、家庭暴力、伦理失范、成长血泪这是少年的一生,也是底层社会里普通家庭的一生。

3、《少女哪吒》绿

这又是一个孩子出逃家庭的故事。

成年前夜,小镇少女哪吒终于决定离开母亲令人窒息的爱,逃离小镇这个灰色压抑的地方。“她像哪吒,剔骨还母,彻彻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

现实里许多来自小城市的孩子,或许都曾有过少女哪吒的心境。儿时和小伙伴在田野深处嬉戏狂奔,在河边漫步,这些记忆都随着时间渐渐远去,家庭的压抑终于盖过了美好的记忆。

 书3

这样的故事和英子那次跳河似乎很相像,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比我们能想象到的还要更重要。

父母总是给我最好的,却从没问过我想不想要。

平常确实很少能有直接揭露出反映孩子教育、家庭交流文化的文学作品,父母虽然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正因如此,父母才更要学习如何做一个父母。

从中高考生,到大学毕业后初入职场的小白,也许都逃不开家长的“关心”。试着学习刘静,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和孩子沟通,主动和孩子聊他的爱好,也让孩子了解你的喜好,或许你会发现,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你想象的有很大不同。

孩子当然需要爱,但前提是,你给予爱以后,他能从心底感到幸福。

不是不爱,只是不懂怎么正确的爱。

龙应台的《目送》中不只有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还有这样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试着学会正确地跟孩子表达爱吧!

关注西安古西楼~

在这里,你不必成为别人,我们只带你遇见灵魂深处的你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