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规模进行排名,首先要明确“城市”的概念。 “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国际上、以及我国传统上对城市进行排名,均是根据城市人口(核心城区非农人口)的多少进行排名。 区划调整——省管县向市管县的转变 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城市”的概念。1949年以前我国的“市”的概念是国际上一致的。1983年以前我国的市一般管辖着一二个到三四个县,有的则市不管县。这一时期多数县是归地区管的。但1983年我国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大量的地区被撤销,其所辖的县被划入周边的“市”。 截止2019年8月,除黑龙江、新疆和西藏有个别地区,青海、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有个别自治州以及内蒙古仅存的2个盟外,我国的多数国土已经被市瓜分,包括藏北和东疆的无人区。市不再仅指“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在这一轮瓜分县的运动中,哈尔滨、石家庄、成都等市都是瓜分周边十多个县,郑州、济南、长春、南宁等城市也都瓜分了数个县。 区划调整——撤县设区 现在的市包括市辖区和县,以及代管的县级市。2000年以前多数城市的市辖区都是以建成区为核心,附带管理近郊的农村。市辖区都是以非农人口占多数。 而本世纪以来掀起的大规模撤县设区,特别是近几年开始的消灭单区市行动,使得大量尚有大片农村的县变成了区,有的县改区的建成区距离主城区甚至有百里之遥。而重庆主城区与下辖的万州区之间甚至开通了固定的民航航线。 经过四十年不断的区划调整,我国的“城市”已经完全脱离了“城市”的本源。“城市”已经变的面目全非。变的只有这些“城市”的核心城区才能算这个“城市”真正的“城市”。 城市的大小 那么,这些城市的核心城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这些城市的核心城区到底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是生活在郊县呢? 第一个表格是核心城区人口排名。 第二个表格是郊县人口排名。 第三个表格是核心城区人口占比排名。 这三个表格所列城市包括了大陆地区的所有省会(含首府)城市、除深圳厦门外的计划单列市和苏州无锡两个地级市。数据均为常住人口,多数城市都是2018年数据。表格中的城区人口虽然都包含着少数农业人口,但其占比都非常低。 我们会发现有些平时所宣称的“千万人口”大城市的核心城区其实人口并不多。如石家庄,其核心城区人口仅294.35万,占全市人口比重仅四分之一稍强点,哈尔滨城区的人口占全市之比也不到三分之一。 而有些平时看起来总人口并不多的城市其实其城区人口是非常多。如乌鲁木齐全市350万人口中有337万生活在城区,太原442万人口中也有376万生活在城区。是我国管辖郊县的主要城市中城区人口占比最高的两个城市。 而核心城区人口的规模才是代表这个城市真正大小的指标。至于郊县特别是远郊县则可以通过区划调整进行增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