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1909年所建,彼时,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在历史的烟云中,从京师图书馆到如今的国家图书馆,时代更易,岁月变迁,不变的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求。 国家图书馆的南区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这里是书的海洋,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宝安图书馆 深圳是一个繁忙的城市,在一片繁忙中,还有宝安图书馆一片静谧的所在。 方形的馆形设计,简约端方,犹如君子行止。外部水池环绕,远处看就像座落在水上,此情此景,图书馆犹如《诗经》中的伊人,在水一方。夕阳西下之时,残光映照水面,好一番景致。 馆内高大的落地窗设计,让视野更开阔,阅读后,抬起头,看看窗外,是休息,也是欣赏。 每到周末,宝安图书馆就排满了长队。去晚了,就抢不到位置了。 地址:宝安区宝兴路1号 中新友好图书馆 中新友好图书馆,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重点项目,于2018年11月18日开馆。项目主体建筑由图书馆、档案馆两个单体结构交互而成,两馆共享一个中庭,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分”与“合”的哲学思想。 简洁大方的设计,规矩的书列排放,简直完美。坐在窗边的阅读阶梯上,还能欣赏到窗外的美景。阅读室没有太复杂的造型,反倒让人流连忘返。 单独的诗文亭,满足你大声朗读的需求。用心去读一首诗歌、一篇散文,感受作者带给你的亲临实境的体验,听一听自己的声音,用心去领悟字里行间的情感。 因为是两国合作的图书馆,图书馆处处体现这种“融合”,设计团队还把新加坡国花胡姬,和天津市花月季融合到一起,绘制在墙面和地毯上。在这里能体验到新加坡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气息。 设计团队还专门以“馆中馆”的形式,特别设计了新加坡主题馆,面积1654平米,图书7000余册,馆内还有一面墙,很多种语言写着“欢迎”。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泰大道与华三路交口 杭州晓书馆 晓书馆是由著名音乐人、作家高晓松发起创立的,选址在良渚文化村,由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 有人说,这里承载了高晓松的梦想,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给大家创造一个世外桃源的读书去处,也是一件好事。 进入馆内,10多个原木色书架高耸入屋顶,有种书山书海的即视感。馆内还有一个巨大的落地窗,视野很开阔。 落地窗外有一方浅水,花开花落,再配上馆内提供的桌椅、沙发、落地榻榻米靠垫,恍惚间真的有种回到大学校园的感觉。 这里不仅是人们静心阅读的场所,还是一处以文艺精神为导向的美学空间。 晓书馆还不定期邀请作家、学者和艺术家到馆,化身为书海中的同行人,与读者促膝而谈,通过一本书、一段人生经验的分享,把阅读的真意带给每一个人。 这里似一个阅读的世外桃源,人们静心品味阅读的美妙,共寻心灵的休憩。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良渚文化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三联海边图书馆 在秦皇岛南戴河的海边,有一座面朝大海的图书馆,独自伫立在空旷的沙滩。这里没有车道和捷径,光着脚踏着沙,一步一脚印,走上几百米才能抵达。 图书馆的设计感极强。面朝大海的一面,用了高通透的玻璃幕墙,室内以原木色为主调,有三层阶梯,每一层的书架前都有座位供读者阅读使用,每个座位都面向大海,视野一览无余。 许多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看书观海。独自读书,独自面朝大海,独自春暖花开。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昌黎县滨海新大道 天津滨海图书馆 2018年,美国《时代》周刊发布一份旅游目的地榜单,列出世界上100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天津滨海图书馆荣登榜首。 独特的设计是这座图书馆最大的亮点,一层层白色的阶梯呈波浪状铺开,阶梯之上架有同样波浪状的书架。拾级而上,遇到一本喜欢的图书,便可坐在旁边的台阶上阅读。 置身其中,犹如转向于一个科幻场景中。在现代设计中,翻阅一本古典书籍,颇有时空穿越之感。 高达34层的“书山”更是令人震憾。有网友说:这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的海洋原来是这样的啊! 地址:天津滨海文化中心 上海嘉定图书馆 图书馆坐落在中国最现代的城市上海。江南韵味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构成了它独特的气质。 主体建筑两面制造出环水效果,屋顶像打开的书籍,随时欢迎你去探究它。 天气晴好的时候,玻璃窗上映出云与水;天阴的时候,则好像一副水墨画,在雨中安安静静地待人欣赏。 走进这里,会让你觉得走进多年前的江南书院,古朴的风韵,让人陶醉。 在南翔镇的“我嘉书房”有着古今融合的“味道”。“书房”以传统文化、古镇历史和智慧阅读为打造重点,装修采用中式风格,巧妙融入了“槎溪十八景”等古镇元素。 “书房”还配有书法机、国画机、听书机等现代化数字阅读设备。 地址:嘉定区裕民南路1288号 铜陵滨江码头图书馆 码头改成的图书馆,你去过吗?这座图书馆被誉为最美“江上书屋”,是码头改成的图书馆,又称《码头书屋》,位于滨江公园原铜陵县四通码头上。 来到码头书屋,顺着“竹走廊”来到书屋的一角,听一首歌,品一杯茶,读一本书。一阵江风吹来,竹风铃叮当叮当敲出清脆的声响。 靠窗的落地玻璃满足观江的需要,书架墙的内部围合出一个由阅览室向码头表面跌落的“阶梯阅读区”,该空间的吊顶是一个竹装置——“倒置竹山水”。 竹装置在风中轻轻晃动,仿佛跃然眼前的水墨山水,使人产生奇妙的感受,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意境。 一边是阅读,一边是江水。读书累了,抬头看看眼前的江水,烟波浩渺,气象万千。从书中走入自然中,天人合一。 地址:安徽省铜陵县原四通码头
北投图书馆像一座大船,掩映在一片绿色中。这是一座环保图书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以自然环保的建筑方式建成。 为了在夏季降低馆内温度,节约电力,馆内采用了高低窗设计产生对流,降温且利于空气流通。图书馆的主要能源来自于太阳能,屋顶的草皮也采用了特殊的设计,可以储存雨水,用来浇灌馆内的绿植和洗手间的用水。 安静而专注是北投的气质,大面积落地窗的使用充分利用了自然光。 望向窗外,亦是一片郁郁葱葱,让人生出在森林中阅读的感觉,木香与书香融合,是爱书人的天堂。 地址:台北市北投区光明路251号 篱苑书屋 在北京怀柔的山谷中,有一个名叫篱苑的书屋。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清境。 场地前的水面,水边栈道、卵石平展的铺排以及篱笆(取自漫山遍野的劈柴混)围合的空间,让书屋本身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场景中,既遮阳又透光。室内空间的构成简单直白,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即摆在台阶下方,成为主要的阅读空间。 为了使建筑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设计师还引入了当地村民常用的柴禾,将它们布置在玻璃幕墙后以形成篱笆。 图书馆采用钢与玻璃的混搭结构,采光与坚固度兼顾,外墙取材自当地村民的柴火——洋槐、桑木等十多种树木的枝干,木板与亮光相互调和,并平均分配整个空间的亮度,营造出浓浓的书卷气息。 地址:北京郊区的怀柔小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