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曲江二首》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曲江”又名“曲江池”(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为历代著名游览胜地。第一首写诗人在曲江看花吃酒所见所感。由于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必然有内在的联系。其中的联系点就如《仇注杜诗》中引张綖(明代的诗文家、词曲家)所说的“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全诗如下: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诗人首联写道:“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暮春时节,在曲江看花吃酒,心情是愉悦的。可是,“一片花飞减却春”。这里的“一片”,应该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也就是说,“一片花飞”透露了春天即将消逝的信息。接着在第二句中说:“风飘万点正愁人。”这一句承上“一片”而来,而今“风飘万点”却已经是暮春时节。诗人伤春,就是对美好时光消逝的伤感。一个“愁”字,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所产生的心理反映。当然,诗人对自然变化如此反映,实则是对自己生命的衰老的伤感。

接着颔联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对“经眼”之花“欲尽”,而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诗人面对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而只能眼睁睁地看,无能为力挽回,心中无比伤感。所以,诗人只能“莫厌伤多酒入唇”。也就是只好借酒消愁了。然而,真如李白写道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了。其中,诗人用了“厌”字,婉转地暗示了内心的愁之深,愁之多。明知酒已“伤多”而却禁不住“入唇”,由此可见诗人的忧伤之深。

颈联写道:“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麒麟”又叫"四不相",是中国传统中神兽,性情温和,据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这一联,诗人承上而来,具体描写了一幅凄凉的景象。按照视线的转移,正在“且看欲尽花经眼”时,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移动而落到江上,诗人看见了另一番景象: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翡翠鸟筑起了窝,而苑边,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诗人借“翡翠”和“麒麟”这些美好的意象,反衬出眼前的如此的荒凉,如此的寂寞的景象。可见,曲江经过安史之乱后,已经没有往日的盛况了,只有那残败而凄凉的景象。

于是诗人写道:“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物理”指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这两句诗是说,如果只能如此,有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而失掉自由呢?这里的“行乐”,就是诗人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而第二句中的“绊此身的浮荣”就自然指“左拾遗”这个官职。我们都知道,杜甫因为上疏营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而被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有招灾惹祸的危机,处境的险恶,让诗人感受到为官的艰难,认清了官场的可怕形势,所以,把为官称为“浮荣”。

接着下一首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延伸而来。

诗人首先写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日日典春衣”不但说明了诗人的生活比较窘困,而且也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诗人为什么“每日江头尽醉归”?

所以,诗人又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就是平常之意。“寻常行处”就是平常所到之地,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也就是说,行到曲江,就醉在曲江,而行到别的地方,就醉在别的地方。也有这样的解说,在古代,七尺为寻,八尺为常,或倍寻为常,“寻常”就是度量词,与下句的“七十”相对。“寻常行处有”就是说每走七八步,十来步就有酒店,也有自己的酒债。如果这样,仅仅靠“日日典春衣”是不行的,于是只有“寻常行处”而欠“酒债”。下句诗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从表面的意思来看,是诗人“酒债寻常行处有”的借口,就是说,人生能活多久,活到七十岁的就很少了,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获得一个酒醉的痛快。说实在的,读到这里,我的心都是酸酸的感觉,这里包含了诗人多少辛酸,以及有志向而难以实现的伤感与愤激。

接着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这里,这是诗人写江头之景,可以说,诗人把自然之美给表现得十分美妙。你看,蝴蝶在花间飞舞,在深深的花丛中还能不时看见,那蜻蜓在水面自由自在地翻飞。其中,上句中的“深深”和下句的“款款”,两个叠词,不但增强了诗句的音韵之美,而且表现了夏日特有的美景。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美景能存在多久,人生不也是这吗?可以说,这两句是诗人用心观察和用心的感受。越是美妙,越让人伤感。

诗人最后写道:“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传语”意为“寄语”。诗人“传语”的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当然是明媚的春光。诗人在此运用了移情手法,在诗人的眼中,所见之物皆有情感,不然怎么会说“传语风光”呢?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可爱的风光,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也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诗人寄情于物,想象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心酸生活,特别是不能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忧伤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粗笔细笔,层次清楚。

开始资额的“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来看,从点到面,从感受到感觉。其中,描写上有粗笔,也有细笔。“一片花飞”是细笔,足以表现春减了。而“风飘万点”是粗笔,但也把春暮景象表现出来。再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这一联写景可谓工细,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其次,细节描写,想象丰富。

在诗歌中,诗人注重抓细节来表现内在心理情感。如,“朝回日日典春衣”这个细节,就吸引人去想象,诗人为什么“朝回日日典春衣”?又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这个细节,本是忧愁的诗人为什么描写这样的美景?如此等等,都给以想象空间。

再次,注重过程,情蕴其中。

就从“日日江头尽醉归”到“一片花飞”,再到“风飘万点”这个过程来看,表现出了诗人已经感受了“春减”到春暮的全过程,还希望“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可见诗人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