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诗歌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获得“诗仙”之誉。这首《长相思·其二》是诗人李白离开了长安之后所写。《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然而,这首诗歌与李白其它诗歌的风格及其内容稍有不同,它描写了闺妇对远征人的思念,表现出了相思之苦,相思之长,相思之痛。情感基调有些低沉,风格有些婉转缠绵。全诗如下: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人首先写道:“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诗歌开始就交代了时间(季节)、环境和自己的情绪。意思是说,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白练,我思念着远方征人而终夜不眠。在这美好的春天里,诗人触景生情,伤春之情油然而生。第二句与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写法上,诗人在环境描写后却用了“愁不眠”三字,承上而来,情景交融,不但表现了“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的环境,有助于突出情感,并尽情地升华了感情。所以,诗人在最后用一个“愁”字煞尾,把缠绕于心中而“不眠”忧愁的原因给突显出来。 接着写道:“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诗人在上面写女子“愁不眠”,接着就具体写了女子的情况。“凤凰柱”即琴柱上绘有凤凰图案。李商隐《锦瑟》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诗句。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琴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想要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这里,诗人借“凤凰”和“鸳鸯”这两个意象,表面看是在说琴瑟美好,雕凤画鸟,十分华美,而实际上是在暗喻现实生活中的配偶佳人之美满,爱之和谐。诗人借此就是要反衬了女子生活的孤单和寂寞。其中,一个“初”字和一个“欲”字,把闺中女子那心神不定、不知所措而慌乱的心理给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处境中,诗人却说:“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亿君迢迢隔青天。” “燕然”是山名,即杭爱山。意思是说,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送给远在迢迢又隔着高山的自己思念的征人。可以说,在家的女子的思念之情,不能是疾风暴雨似的表现出来,而应该如水涓涓细流、细水流长似的。这里,诗人为了更加形象地予以表现,把女子的思念之情寄托给了春风,希望春风能把这愁绪送到遥远的边塞,传到天那边自己思念的人的耳畔。我们从诗人的字里行间,也感受到了他对因征战离别而痛苦愁恨的百姓的同情与怜悯。 接着而来写道:“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在此,李白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女子的形象,特别是眼睛,而且在对比中,把昔日美如秋水横波的眼睛,而今成了流眼泪的泉眼表现出来,以此突出了“长相思”之意。可以说,这变化不仅是时光流逝的印记,更是闺妇深深的,无法抹去的思念痕迹。 所以,诗人最后说:“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请”即请你允许让我怎样。意思是说,您若不信我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时候,你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这是相思女子发自内心地呼唤,这与南宋柳永的《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闺中女子思念的情感绵延,但诗人却借助形象的方式和急促的语言节奏,来表达了闺妇对远征人无尽而绵长的思念之情。在艺术上,这首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言语浅显,音韵和谐;其次,运用修辞,提高效果;再次,意境高远,情感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