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骨碎身留人间  于谦《石灰吟》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粉骨碎身留人间

             于谦《石灰吟》审美赏析

于谦(1398-1457),明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吟”即吟颂。“石灰吟”就是咏石灰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首句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即锤打。“凿”就是开凿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石灰石)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这里,诗人用了“千”和“万”两个数词,虽然不是实指,但可以看出诗人从数量上来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是十分艰辛的工作。这不但暗示了有识之士出现是不容易的,而且为后面手法情感奠定了基础

次句写道:“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就是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诗人在“烈火焚烧”加“若等闲”三字,就把石灰石拟人化了,从而让人感觉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而且感觉到诗人不是在写烧石灰石,似乎在暗示如同石灰石一样坚强的志士仁人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视若等闲一样的神态。

第三句写道:“粉身碎骨浑不怕。”“浑”即全。“粉身碎骨”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意思是说,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诗人“用粉身碎骨”特点来修饰“全不怕”,从而表现了如同石灰石一样的志士仁人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一句承上句而来,上句的“若等闲”和这里的“浑不怕”都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产生的态度和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所以,诗人在最后一句写道:“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表明是指石灰洁白的本色,这里暗示志士仁人的高尚的节操和品质。 意思是说,自己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结尾直抒胸臆,明白地表现出诗人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在艺术上,这是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物情统一

这首咏物诗人借助石灰石的成为石灰,需要经受“烈火焚烧”的特点,暗示了志士仁人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需要经受严峻的考验的思想。

其次,托物言志。

诗歌是诗人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我们知道,于谦为官廉洁正直,为民为国,但最后在英宗复辟后,却以莫须有的“谋逆罪”杀害了他。

再次,卒章显志。

诗人在上面几句的环境描写中,突出了政治环境的险恶,最后顺理成章地在结句中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