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昵称32901809 2019-09-02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这其中的迷幻美像极了一首迷幻摇滚乐。李商隐的朦胧诗特点就是朦胧,朦胧之义在乎迷离,使人捉摸不透。王国维说过: “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所以诗人通过对各种意象的运用,加之凄美绮艳的词句,在诗歌创作当中一首诗也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朱光潜说过: “读诗就是再作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一个人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作为晚唐时期重要的代表诗人,李商隐创作的朦胧诗在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李商隐的朦胧诗在诗歌意象创造上运用了多种手法,加之诗人的想象,使其空灵美好的意象跃然纸上,也为诗歌营造出美丽的意境。李商隐一生曲折坎坷,朦胧诗有时也实为无奈之举,在抒发自身对政治、爱情等感慨之余,诗人也表现出了对于美学的独特造诣,使其朦胧诗在文学史散发着独特光彩。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带着自叙性质的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佳作,广为历代读者深情传唱,颇受历代读者的品茗与赞誉。李商隐的爱情也被后世不断的猜测,究竟是为何,他才能写出如此缠绵悱恻,迷幻朦胧的诗呢?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也有说法是,李商隐大约在太和九年到开成二年,曾在道教胜地河南王屋山的支脉玉阳山学道,住的地方离当年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修道的“灵都观”较近,在那里,李商隐认识了陪同玉真公主和在灵都观修道的姓宋的宫女,并与她发生了恋情。尽管他们的恋爱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终于还是东窗事发,一对鸳鸯被无情棒打,李商隐被逐出道门。这首诗写的就是李商隐当年自己与宋宫人之间的情感经历、体验和感受。诵读其诗,深深地被诗歌情感、意境打动,不仅体验诗歌传达出来的不幸爱情中的种种无奈、悲伤、痛苦情绪,更体验诗歌抒情主人公在种种的无奈、悲伤、痛苦中对爱情的坚守与护念,渴望与追求,

体会诗歌情意深厚、凄美动人情境之美。李商隐爱情诗,品格高,情意纯。 他以平等意识,设身处地地为情人着想,表现出对爱情的真挚坚贞之心怀。 在《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中,其代宫女说话:“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 ”同情的口吻一表对宫女追求真挚爱情的肯定。 为了打破“恐两情相隔,此恨绵绵”的藩篱,义山在《碧城三首》里突发奇想:“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谓对方若能化作明而又定的珍珠, 则愿将其置于水晶盘里一生长对,这与白头偕老的誓言可谓异曲同工。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在爱情上,李商隐一生,善作情语,在科场困顿与漂泊幕府的几十年里,先后与柳枝姑娘、女冠宋华阳、妻子王氏留下三段线索可查的情事,另有一部分恋爱对象不明诗,整体造就了义山近百篇的爱情绝唱。

义山与柳枝姑娘的恋情颇具喜剧性,《柳枝五首》序中说:二人因诗相遇相识,本约定三日后再会以叙深情,怎耐到时义山因事不辞而别。 事后打听,柳枝已被东诸侯娶去,失之交臂,后悔莫及,再求已不可得。“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外物成双入对,唯自己因错过而形单影只,举目堪伤。此次的缺失性体验深入义山骨髓,奠定了此后其情诗的凄迷基调。 他和女冠宋华阳的恋情虽幽欢一时,终因女方怀孕被人发现而中断:“十二城中锁彩蟾,玉楼仍是水精帘。”双方已遭层层阻隔,再求欢会难上加难。 与王氏虽患难与共,但为求生计,长久分离,补偿情绪需要的唯有梦、回忆和对相见的憧憬。 “如何为别离之苦的缺失性体验,对爱情的哲理升华和意象中的爱情表达,皆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显现与同而不同的反映。“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生离终有相会之日,而妻子的死别造成的阴阳相隔,则彻底毁灭了重逢的希冀。 义山的诸篇悼亡之作,哀痛欲绝,将求不得与爱别离之苦演绎得淋漓尽致。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物在人亡,依稀“不觉犹歌起夜来”义山尚存活世间,夫妻之情久久肠断情怀:“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由此似可领会“梦为远别啼难唤”的双重阻隔的意蕴。

在李商隐的社交生活中,备受后人关注的,是他与“牛李党争”的关系。清代以前的学者普遍认为: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并有机会跟随他学习“四六文”(骈体文),应该自然而然成为令狐楚所属的牛党。民国以后的学者,虽然对李商隐究竟应该属于哪个党派有不同的意见,但也都同意:正是由于李商隐与令狐楚的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他对之后西昆体额度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为何写出迷朦之作?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有时候爱读李商隐,是因为他的迷幻和朦胧。读他的诗,想自己的故事。就像喝了酒,迷迷糊糊中来到另一个空间,来到他的世界。又像一首迷幻摇滚乐,朦胧,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