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9-02

明年此会知谁健 <wbr>醉把茱萸仔细看 <wbr>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审美赏析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是一首七律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写了重九(节日,即重阳节,也就是每年农历 九月初九,因为二九相重,故称为“重九”)节自己与崔氏庄的们一起过节。诗人面对秋色,悲从中来,因而,悲秋伤老,郁郁忧思。全诗如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诗歌首先写道:“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强”即勉强。意思是说,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诗人首先就运用了对仗,把悲秋与人们一起欢乐联系起来。悲秋就是悲伤自己老了。在古代诗歌中,“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自己在《登高》诗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里,诗人面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接着写道:“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倩”即请,或者央求。意思是说,人老了,风吹落帽,显露出自己的稀疏的短发,并为之羞涩,就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诗人这里借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中写道:”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符合身份。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之态,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请人正冠。我们从杜甫处境看,与其说是笑着请人正冠,不如说内心充满伤感而强颜欢笑。所以,宋代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诗人面对如此尴尬的处境,写道:“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玉山”即蓝田山。意思是说,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这一联承上而转,描山绘水,从气势上表现出极大的气象。这气象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的《锦瑟》)都蕴含着凄寒而怅惘之怀。这里,“蓝水”与“玉山”相对,“远”与“高”相对,不但基调淡雅,而且境界开阔。其中,诗人用了“落”和“寒”,不但标明此时正值深秋,而且运用夸张的手法营造了高而寒的景象。可以说,诗人在豪壮中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

最后写道:“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茱萸”即草名。古时重阳节,家家户户都要饮茱萸酒。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健”即健在,活着。这一联的意思是说,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诗人在结尾表现出了伤感之情,照应了首联。上句一个反问句,不但引出了诗人思考的问题,而且强调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伤感。下句中诗人用一个“醉”字,在朦胧感中,诗人在思考上句的答案,也把诗人此时此刻的醉态表现出来。但诗人还能“仔细看”,即认真看,仔细观察,其实就是在认真思考。这不但表明诗人没有醉,而且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可以说,这样的结尾含蓄蕴藉,真令人思索,令人想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笔低势强。

诗人满腹忧情,却以气势之语写出,读之觉在慷慨旷放中表现出凄楚悲凉之情。

其次,运用对偶。

诗歌首联就运用了对偶方法,增强了诗歌审美境界。

再次,处处照应。

诗歌“悲秋”伤老,诗人处处照应,强化了这样的情感。

第四,典故的运用

在诗歌中,诗人运用了典故,不但提高了诗歌表现情感的深度,而且形象含蓄,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