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银行坚如磐石,一篇告诉你银行是如何破产的文章

 思明居士 2019-09-02

◆囚徒困境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随时被挤垮。银行是干什么的?银行是从储户那里吸收存款,然后再找机会把贷款放出去的。因此,银行不可能把所有的储户的钱都原封不动地放在自己的金库里,绝大多数的钱是要贷出去的。那么,假设有谣言传出,说某家银行不行了,储户们信以为真,都去排队取走自己的存款,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家银行肯定要被挤垮的。

假设这家银行的经营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为什么大家还要去排队呢?这就是一个囚徒困境。如果谣言传来,你不信邪,不传谣,岿然不动,最后,别人一样会把银行挤垮,你的存款就会血本无归。如果你赶紧跑去取钱,说不定还能拿回一部分钱。这个囚徒困境的最理想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去挤兑,银行也不倒闭,储户其实没有损失,但这种需要大家精诚合作的结果是不可信的,如果大家相信别人都会“背叛”,还不如自己先“背版”为好。

谁说银行坚如磐石,一篇告诉你银行是如何破产的文章

◆合众国银行破产了

这里,我就给大家讲一个金融史上活生生的银行挤兑案例。1930年在美国组约有一家合众国银行( Bank of United states)出事了。大家注意,这家银行的名字是合众国银行,不是美利坚合众国银行( Bank of the UnitedStates)。历史上有美利坚合众国银行,那是1791年至183年间存在的美国央行的雏形。合众国银行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商业银行。

它为什么能起这个名字呢?当然是为了拉大旗扯虎皮,提高声誉吓唬人的。1926年,美国通过了一项立法,规定银行在起名的时候不能再用“联邦”“合众国”“储备”等词语,但已经用了这些名字的不予追究。合众国银行是一位叫约瑟夫·马库斯( Joseph Marcus)的制衣厂老板在13年创建的,这一名字就一直沿用下来。

马库斯1928年去世。合众国银行由其儿子伯纳德( Bernard Marcus)继承。伯纳德成了全美国最年轻的银行总裁之一。马库斯父子都急于扩张业务,儿子尤其激进。他们将银行的资本金提高到250美元,有61家分行,顾客多达40万,在当时的银行界首屈一指。他们设立子公司,负责发 行和交易证券。他们建立了投资信托公司,把证券卖给储户。后来人们才 察觉,他们卖得最多的证券是银行自己的股份。他们也为商业地产项目提供贷款,包括曼哈顿几个主要街区的公寓楼项目。纽约市的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贷款平均占贷款总额的12%,但合众国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40%。合众国银行还有个子公司,直接购买土地,开发建造公寓楼.

1929年4月,还没有爆发美国股灾的时候,合众国银行的股价已经开 始下跌。伯纳德·马库斯和他的执行副总裁索尔·辛格( Saul Singer) 起,通过其他关联公司,购买自己的股票,抬升股票价格。这种做法引起 了美联储和州银行检察官的注意,他们批评马库斯和辛格在“草率经营银 行”。合众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漏洞百出,银行资产过度集中于流动性较差 的房地产投资。监管者要求合众国银行尽快出台补教措施。 监管者心里也明白,最好是给合众国银行找个婆家,让一家实力雄厚 的企业收购它。本来已经找好了下家,合并之后的企业董事会主席都找好 了,但随后出现了股灾,兼并计划泡了汤。之后,监管者一直在帮合众国 银行寻找潜在的买家,但始终不顺利。1930年12月8日,市场上翘首以待的兼并计划宣告失败,这一消息导致了挤兑。接下来的两天,2500名惊慌的储户从合众国银行提走了200多万美元存款。储户们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等待把他们的账户清空。大批警察赶来维持治安。

谁说银行坚如磐石,一篇告诉你银行是如何破产的文章

1930年12月10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紧急召集通宵会议商讨对策通宵会议聚集了当时金融界的头面人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哈里森( George Harrison)、J.P.摩根的合伙人托马斯·拉蒙特( ThomasLamont)、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理事欧文·扬(0 wen Young),以及纽约州副州长赫伯特·雷曼( Herbert lehman)。12月11日凌晨4点,在通宵会议快结束的时候,代表其他纽约银行界同行的纽约银行清算协会拒绝为合众国银行提供担保。通宵会议没有拿出任何解决方案。周四早晨,合众国银行被迫关门。这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破产案

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中专门讲到了合众国银行的破产。他讲到,合众国银行在破产清算之后,还是为储户的每一美元存款偿付了825美分。也就是说,这家银行的家底还算股实,如果没有 出现挤兑,储户的钱本来是一分钱也不会损失的。 里能曼认为,组约银行界之所以不胞意教助合众国银行,是因为这家银行是犹太人开的,而纽约金融圈子里有很强烈的反犹情绪。他的这 说法或许是有道理的,但组约银行清算协会拒绝提供担保,主要还是因为 他们也不知道合众国银行的亏损到底有多大。组约的银行业没有帮助合众 国银行,那么,为什么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也不肯出手呢?可能是因为它觉得合众国银行已经资不抵债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这都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当人们听到合众国银行破产的消息,很多人误以为美国的央行破产了。恐慌情绪很快扩散,其他的纽约银行也岌岌可危。所幸的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很快清醒过来,立刻采取措施,向纽约市的其他银行提供现金和流动资产。他们在接下来的三天之内,从纽约市的各家银行手中购买了4000美元政府证券。在之后的一周之内,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贴现和购买票据,提供了1亿美元的资金。他们成功地阻止了一家主要银行的破产引发恐慌性的挤兑和流动性危机。

谁说银行坚如磐石,一篇告诉你银行是如何破产的文章

合众国银行呢?最后还是被纽约银行局接管。纽约银行清算协会同意其存单为抵押,向合众国银行的储户提供不超过其存款额50%的贷款

弗里德曼认为,合众国银行的破产是大萧条的序幕。其实,1930年美国银行危机的破坏性并没有那么大。原因之一是相比其他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位于美国金融系统的中心,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相对丰富,知道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如何应对银行挤兑?

从合众国银行破产案例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是,大部分银行危机 都是流动性危机,而非资不抵债危机。如果真的是资不抵债,或许破产清 算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在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时候,政府应该果断出手 1873年,《经济学人》杂志的主编白芝浩( Walter Bagel)写了著名 的《伦巴第街》,他在书中提出了应对银行挤兑危机的基本原则。第一,政府应该及时地、慷慨地放贷,在第一时间稳住阵脚,遏制恐慌情绪;第二,政府的贷款应该只给那些经营稳健、拥有优质抵押品的金融机构,也就是说,要确保它们出现的是流动性危机,而非资不抵债危机;第三,政府的紧急贷款的利率应该足够高,否则大家都会来抱政府的大腿,只有足够高的利率,才能把那些并非着急用钱的人吓走。

———引导阅读《大局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