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痛點,源於英文“trigger point”。根據其解剖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肌筋膜激痛點,皮膚激痛點,韌帶激痛點,骨膜激痛點等。通常![]() 阿是穴,源於《黃帝內經》的“以痛為腧”的取穴方法,後來慢慢演變為唐代孫思邈所描述的“阿是之法”。可是,今天教材裏所說的阿是穴,大多只是指局部疼痛之處。因此,激痛點與阿是穴還是有很明顯的不同。 只有當激痛點引起局部疼痛時,激痛點才有可能是阿是穴。可惜這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激痛點與阿是穴是不相同的。 由於按壓激痛點,本身也可出現壓痛,不過,它還會導致遠端疼痛,因此,激痛點也是阿是穴的一種。但阿是穴不一定都是激痛點。激痛點通常位於肌纖維的中點,肌肉與肌纖維交界處及肌肉在骨骼上的附著點,因此,也可說,激痛點是精準的阿是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