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痛點與阿是穴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xyf4345 2019-09-02
激痛點,源於英文“trigger point”。根據其解剖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肌筋膜激痛點,皮膚激痛點,韌帶激痛點,骨膜激痛點等。通常我們所說的激痛點,是指肌筋膜激痛點。英文叫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它是指緊繃肌帶中的,可以引起遠端疼痛或植物神經症狀的局部敏感痛點。每一塊肌肉中的每一個激痛點都可引起固定的疼痛模式,特別是對於某一個具體的人來說,其疼痛模式幾乎是不變的。例如,岡下肌的激痛點通常會引起同側肩痛痛,斜方肌上部的激痛點可引起顳部頭痛等。總體說來,無論是向心,還是離心,激痛點通常會引起遠端疼痛,而引起局部疼痛的激痛點只有四分之一稍多。也就是說激痛點引起的疼痛,有四分之三不在激痛點局部,而是在其遠端。
阿是穴,源於《黃帝內經》的“以痛為腧”的取穴方法,後來慢慢演變為唐代孫思邈所描述的“阿是之法”。可是,今天教材裏所說的阿是穴,大多只是指局部疼痛之處。因此,激痛點與阿是穴還是有很明顯的不同。
只有當激痛點引起局部疼痛時,激痛點才有可能是阿是穴。可惜這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激痛點與阿是穴是不相同的。
由於按壓激痛點,本身也可出現壓痛,不過,它還會導致遠端疼痛,因此,激痛點也是阿是穴的一種。但阿是穴不一定都是激痛點。激痛點通常位於肌纖維的中點,肌肉與肌纖維交界處及肌肉在骨骼上的附著點,因此,也可說,激痛點是精準的阿是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