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8月6日┃论文撰写┃在研究过程中生成课题论文

 丛耘720 2019-09-02

在研究过程中生成课题论文

郭辉雄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物化形式。课题论文可以伴随研究过程生成, 其有助于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理论提升和拓展深化。

一、基于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形成调研型论文

教研课题以问题发现和诊断为起点, 是基于问题及问题解决的研究, 来源于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中遇到的困惑, 最终加以解决。

首先, 必须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果有人已经做过相关研究, 就要看看别人研究到了什么地步,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触及, 思考自己拟研究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研读、思考, 课题调研就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 既可避免做重复的研究, 又可让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价值。

其次, 在阅读文献、报刊了解研究现状时, 要善于发现别人研究成果的局限或不足, 对观点、角度、新意、疏漏等进行剖析、质疑, 从中受到启迪, 发现问题, 寻求更好的方向、更好的角度、更前沿的内容。比如课题《基于网络的小学群文阅读与生活作文融合研究》, 既要研读群文阅读、生活作文的研究, 也要研读基于网络的群文阅读、基于网络的生活作文的研究, 同时还要研究其间融合的研究状况, 然后针对已有成果的问题、局限, 结合课题组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研究基础, 思考如何进行融合研究。课题《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研究》, 既要调研误区, 也要对误区进行剖析, 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研论文《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误区与对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在立项前就公开发表。课题《创客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在课题论证过程中形成的论文《“互联网+”思维对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启示与思考》就是课题理念明晰的成果。文章谈了基于“互联网+”的跨界、平台化、大数据、碎片化、用户、简约、工匠等思维对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倡导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 引发学生的创造和创新。

基于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了解相关课题出现的问题, 思考课题的研究方向、角度、重点、方法、措施, 研究理念和思路会更明晰。

二、围绕研究目标内容, 形成实践型论文

好的课题论文是写出来的, 更是实践中“做”出来的, 因为“做”得好为写得好提供了基础和素材。课题研究既要注重按课题研究方案规范地实施, 更要注重方案的实践, 边修改边完善, 特别是在实践中进行方式的方法创新。有了实而新的“做”, 再加以认真总结、提炼, 课题论文呈现出来的经验、思考就会“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在写课题论文之前, 教师先要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甄别和筛选, 看看教育教学的效果是否明显, 经验的推广价值是否够大。然后, 找准总结的角度, 注意专题的新颖性、选材的针对性、问题的典型性、体验的真实性、立意的深刻性、他人借鉴的吸引力和操作的可行性, 写作时挖掘亮点, 抓住难点, 寻找盲点。这样的甄别, 能提升研究的理念和论文的立意。

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与美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发表的课题论文《融中华美德教育于班级活动中》, 谈了美德教育如何融入教室环境、学科整合、经典阅读、节日活动、主题活动、同伴互助、家校协同、生活实践、自我教育、人人管理等活动中, 促进学生美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课题《小学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发表的论文《QQ群中的家校微交流》谈了“微资源共享”“微活动策划”“微话题讨论”等实践, 开发了更宽泛的教育资源, 集约了家、校教育智慧, 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课题《语文新课程读写结合生活化教学研究》发表的论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总结提炼出生活中访察、调查、表演、体验、交际、积累、写作等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语文学习的形式, 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非常有效。

课题研究把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研究过程, 把师生、家长等作为研究对象, 把课程建设与实施、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作为重要载体, 从理论的高度总结、提炼做法、经验、观点和策略, 形成论文。固然, 课题不能只为结题和论文发表, 但没有论文发表的课题, 理论和研究深度相比之下可能要浅一些。

三、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形成案例型论文

教师的公开课都作过创新设计, 多从理论的高度构思, 以全新的角度呈现。公开课结束后, 应对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回顾、思考、总结, 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写成反思性论文, 可以清楚发现隐藏在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从而获得规律性认识, 提高教育教学自我监控能力, 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越来越合理。

课题《基于“语用”的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构建研究》发表的《如何让学生在“微习作”中“语用”》论文, 反思了“圈写, 对话语言”“仿写, 迁移语言”“补写, 代言语言”“改写, 换种语言”的一些案例, 对于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好课文这个范本, 巧妙地开展“微习作”活动,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很有借鉴意义。课题《基于阳光教育理念的课程文化研究》发表的论文《把班级管理的舞台“让”给学生》, 分享的“让权从自主选班干部开始”“把班级日常管理的权力让给学生”“把班会活动课这个舞台让给学生”“把学校一些活动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四个方面的案例, 对于班主任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主角, 以事实作了很好回答。当然, 我们也建议教师在活动之前或活动结束后, 将活动设计、活动汇报进行修改、增删, 写成活动反思或活动设计、活动评析投稿。

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助于提升、更新教育理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专业能力。同时, 还能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课题论文伴随课题而生。研究过程中同时注重课题论文的写作, 会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更有新意, 更有实效。一线教师如果留心研究过程, 善于发现并提炼, 选好写作角度, 就会使课题与论文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辽宁教育 2017,(21),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