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血液制品企业的分析要点

 静净平安 2019-09-02

我本来是在看卫光生物的招股书的,后来知道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在21:00有直播,重点是有梅西。从没看过世界杯的人,问了下别人梅西是几号球衣,终于做了一回伪球迷。但实在是看不懂,而且我感觉冰岛队很厉害呀,特别是那个长发的哥们很帅。

所以就过来更新文章了。一边听赛事解说一边更新文章。

我在想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梅西只有我不知道,直到我刚才在看阿根廷与冰岛的比赛,中场歇息的时候优酷推送了梅西给蒙牛做的广告。

我从来不喝蒙牛的牛奶,我喝伊利。

下面我们回到正题,介绍血液制品行业。

血液制品,指的是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这句话看着麻烦,你只需知道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就可以了。

由于我国原料血浆的采集管理比欧美严格很多,比如美国最低间隔72小时便可以再次采集血浆,但我国最低间隔14天。这就导致了我国原料血浆采集量有限,从而制约了血液制品产量的增加,也就导致了短期内我国血液制品供不应求的状况难以缓解。

你没有看错,我国血液制品确实是供不应求的。原来看招股书的时候,从没见过哪个行业的产品这样明确的表明,它是供不应求的。供不应求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产品可以有很高的毛利率;对里面的企业来说,当前首要解决的是产量的问题而不是销路的问题。

换句话说,这里面的企业是很吃香的。我国主要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主要有如下7家,包括中生集团、泰邦生物和上海莱士等。

所以,当前对这些血液制品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对血浆站资源的控制。这些家企业的血浆站占有率如下图所示。

截至2016年12月,血浆站数量从多到少排名:

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卫光生物。

除了血浆站数量,分析血液制品企业的另一个要点是批签发数量

按规定,血液制品企业生产的每一批次的血液制品,均需要通过批签发后方可上市销售或进口,所以,如果说采集到的人体血浆数量,基本决定了后续各血液制品产品能够生产的理论数量上限;那么,年批签发数量反映了后续各企业可以销售的各血液制品产品数量

下图是截至2016年末,血液制品行业主要企业产品生产批文的情况。按数量由多到少排行:

中生集团>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卫光生物。

总结

如果上面这7家企业中只能选择一家分析的话,哪家呢?中生集团下面的天坛生物、华兰生物还是上海莱士,或者是别的企业。

短期内,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在于浆站资源的控制;但从长远看,竞争力的关键点仍在于工艺和研发实力。

而且随着国内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当投浆量使国内已有产品达到供需平衡的时候,新产品的研制将成为国内企业竞争的另一个战场。率先推出新产品的企业,不仅能占领市场的空白,获得更大的收入,同时还能摊薄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医药企业,还得看研发投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