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裕怒责晋军前锋统帅,王镇恶和檀道济轻军冒进,导致前锋军队断粮断援军的消息,刚刚被传回被阻挡在潼关和蒲阪的晋军前锋时,刘裕大军在黄河北岸,大破北魏铁骑的胜利消息亦前后传到伐秦的潼关前线。
王镇恶知耻而后勇,一方面利用祖父王猛在关中的巨大影响力,和王家的家族关系,自己亲自到老家弘农筹粮,关中百姓争相捐献,军粮迅速筹齐。
另一方面沈林子击败断晋军粮道的后秦军队,斩杀后秦领军将领姚洽和唐小方,这支秦军几乎全军覆没,不再对晋军的粮道有威胁。
后秦主帅皇叔姚绍得知消息,忧愤交加,呕血重病不起,把兵权移交给东平公姚瓒后,姚绍病亡。
刘裕大军与前锋会师后,大军开始进攻天险潼关,潼关南依秦岭、北靠黄河、三山夹立,延绵数百里的秦岭,攻进关中的唯一出口就是潼关,晋军在潼关受阻,屡攻不下。
就在这时,刘裕接到从襄阳出发,攻打武关的,做为牵制后秦军队的沈田子和傅弘之的战报,说这路疑兵已经攻克武关,抵达了青泥(今陕西蓝田),那是晋军入关中的另一条要道。
刘裕调整战略:派沈林子率部翻越秦岭,增援青泥关的沈田子、傅弘之部,由偏师疑兵转为进攻长安的主力;派朱超石北渡黄河,重新攻打蒲阪,想由此渡河西进。
后秦皇帝姚泓见潼关战事僵持不下,担心潼关有失,都城长安便无险可依,调集了关中的后备军正准备亲率大军增援潼关。
接到武关失守,晋军已经攻到青泥后的消息后,怕这支晋军偷袭长安,于是率步骑兵30000余进攻青泥,想要全歼这支人数很少的晋军后,再增援潼关。
沈田子、傅弘之带领的这支抵达青泥的,晋军的疑兵只有1000多人,如果等到秦帝姚泓的三万大军扎下大营,恐怕连逃跑的机会都不会有。
于是,沈田子集合队伍,趁后秦军队立足未稳,主动冲击,后秦大军猝不及防,一时阵脚大乱后,开始倚仗人数优势发动反攻。
沈田子持剑高呼“诸君冒险远来,所为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建于此时…………”
1000晋军大吼而前,浴血奋战,秦军被晋军气势所嚇,稍有犹豫,被晋军一冲而溃,晋军咬住溃兵追杀不已,后秦皇帝姚泓狼狈逃回灞上,此战晋军斩后秦军10000余人。
这时沈林子率领的援军已经翻越秦岭,与亲兄弟沈田子的这支晋军会师,两军合为一处追击,士气大张,沿途郡县纷纷投降,秦帝姚泓退屯逍遥园,分派兵将守住渭桥、石积、灞东~这是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
晋军 在南方打得顺手,而攻击蒲阪的晋军受挫,朱超石兵败逃回潼关大营,这时大雨滂沱,黄河水涨个不停,潼关晋军大营帐内帐外,泥泞不堪。
面对潼关僵局不破,王镇恶向刘裕提出一个冒险的计划:派水军,避开潼关,由黄河进入渭水突袭长安。
这个建议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没能速胜,取下长安,那么这支孤军将会全军覆灭。
刘裕权衡利弊,同意了这个计划。
王镇恶亲率水军,乘蒙冲小舰,划桨的水兵都藏在舰内,乘风雨稍歇,黄河、渭水水面水雾荡漾之机,一艘艘快艇由黄河冲入渭水,秦军还未反应过来,晋军已经抵达渭桥,饱餐战饭,弃舟登岸,王镇恶手持宝剑,下令:后退者斩!!
随后砍断轻舟的缆绳,战船顺渭水急流,飘向来时的下游,转眼不见。
这是近百年来,晋江南的官兵第一次踏上故都长安的土地,此时的长安,正是黄叶满地的秋季,面对近在眼前的长安故都,晋军官兵,临风而涕,,
王震恶仿古大战“破釡沉舟”,自己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
晋军士气如虹,人人奋勇争先,秦守军大溃,姚泓率军救援,被溃兵冲击践踏,数万大军不战自溃。
姚泓独骑逃入皇宫,王镇恶率军由长安的北门~平朔门攻入城内。
潼关前线守军听闻长安失守,慌忙回援,一路上军心大乱,逃跑,投降晋军的不计其数,刘裕大军随后占领潼关。
后秦皇帝姚泓见大势已去,携妻女百官,前往王镇恶大营,投降。
公元416年秋,羌人姚氏建立的后秦政权,存在33年而亡。
刘裕进入长安,把后秦皇室尽数斩杀,后秦末帝姚泓被押送东晋京师建康,斩于闹市。
晋军克复洛阳、长安两京,收复黄河以南(河南全境)和关中所有土地。
东晋帝国的辉煌的达到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