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经典方,我经常会用到,用...

 热爱图书馆的人 2019-09-03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经典方,我经常会用到,用在失眠、胆怯或恶心上。
什么样的失眠或恶心呢?以舌苔薄黄腻为核心,可能兼有脉弦,脉弦滑,或脉弦数的失眠和恶心。
这个方子就是温胆汤,最早出自大唐的《备急千金要方》,上云:“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后来南宋的陈言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了大枣与茯苓。相对而言,“千金方”中的温胆汤,因为重用了四两生姜,温胆的力量更强一些,适用于急性期,而陈言的温胆汤,因为加了大枣,减少了生姜的剂量,所以比较温和,适用于慢性期。
需要注意的是,温胆汤的方意不是去温补肝胆,而是鼓舞胆气的意思。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胆为六腑之首,除了能贮存胆汁,排泄胆汁,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主决断”。
所谓胆寒,就是“吃惊”,“害怕”,“心中凛然有寒意”的意思。
而所谓温胆,就是鼓舞胆气,就是“让人有勇气”,“教人心中豁达,坦然,温暖”的意思。
澄清了温胆汤的方意,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方子的结构和适应症。
温胆汤由半夏,竹茹,炒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组成(注:《千金方》中无茯苓、大枣)。
煎煮的时候,还要再加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注:《千金方》中生姜为四两)。
胆主气机的疏泄与收敛,又主决断,若胆疏敛气机的功能被痰热所扰,即会出现不安,不宁,胆怯,不寐,恶心,仿徨,懦弱。
此时,我们须用半夏燥湿化痰,竹茹清淡和胃,以拂祛热痰,让胆气恢复正常疏敛;同时半夏与竹茹亦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再用橘皮,炒枳实理气,气顺则痰自消;茯苓健脾祛湿,以绝痰之源;生姜,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鼓舞胆气。
若,舌质转淡,舌苔转薄白,则从此方中去清热之竹茹,加入宁心安神益气的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化为十味温胆汤,可补养心神。
最后再温习一遍温胆汤的功用:
对应的体征:舌苔黄腻,或兼有脉弦,脉弦滑,或脉弦数。
对应的症状:不安,不宁,胆怯,不寐,恶心,仿徨,懦弱。
最后是必须熟记的诗歌: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