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只若鱼: 我现在重仓平安和融创。谁能比我惨。平安:1.保险的黄金十年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吗?答:还没...

 pananbaba 2019-09-03
我现在重仓平安和融创。谁能比我惨。
平安:
1.保险的黄金十年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吗?
答:还没开始何来结束,国人的保险深度,密度都还在底部。即使北上广深也还处于低位,空间远未释放。
2.你身边有多少人买了保险?
答:真实感受不多,保险意识还在觉醒中,巨量潜在客户。
3.保险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产品?是骗人的?
答:不,保险是一种资产,而且是别人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资产。保险为客户提供保障的同时还提供一定的投资收益,尽管投资收益不高,但是胜过绝大多数人乱管理。所以,保险是能够真实的创造客户价值的,这是投资保险的底线。
4.利率上升还有人买保险吗?
答:有的。保险客户并非都是买来理财的,且平安超过70%的产品是长期保障型,对利率相对不敏感。对于利率敏感的产品,新业务价值率不高。利率上升对于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增长负面效应并没有想象的大。且,对于存量业务,利率上升是能够提高投资收益的。
5.银保合并,且保险被吞并,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答:虽然银监会一把手高升,并不代表就会打压保险业。以后靠政府负担巨量养老和医疗需求是不现实的。必然扶持保险业做强做大,即使短期出一些政策打压万能险类,也不改长期向好,扶持的大政策,大方向。政策只有近忧,并无远虑。
6.开放金融业,保险在国外百年老企业面前是不是肉鸡?
答:虽然还没有真实参与过国际竞争。但是平安的竞争力,效率都是国际一流的。况且,平安在国内有难以短期逾越的先发优势,品牌优势。平安也有一流的成本控制能力,综合销售的合纵连横优势,超级强大的后台提供的一流服务。面对外来对手时,平安不会是肉鸡,而是如腾讯华为般强大的选手。
7.平安估值高了?
答:不高。从ev看是比同行高很多。然而ev并未考虑全部情况,单纯看ev忽略了平安隐藏的几个巨大的潜在价值。科技积累,子公司价值,综合金融的协同效应都让平安不只是一家寿险公司。平安旗下的独角兽不应该用净资产来估值。即使,只看ev,平安凭借最好的管理,最高质量的增长,理应获得溢价。对于公共事业,我愿意更多用资产估值,对于金融业我愿意给优秀付出更多溢价。相信我,平安的优秀值得溢价。如果你还不明白优秀的管理对于金融业的重要性,参考一下遥远的富国银行和眼前的招商银行吧。
8.平安股价为什么跌成这样?
答:市场角度担忧严格监管,担忧外来鲶鱼,过去一年涨幅大有获利兑现需求等。股价的涨跌虽然有一定依据,但是并不改变本质基本面。平安目前仍然基本面强劲,即使经过巨大涨幅估值仍然明显低估。为何大涨了还明显低估?因为,高质量,高速度的成长让大幅上涨后的股价仍低估!
9.保险只是强周期股?牛市没有了,保险还有多少投资价值?
答:资本市场波动会影响保险当期利润。然而,平安目前的利润仍是被低估的。18年叠加资本市场已有利润未兑现,叠加750国债收益率曲线拐弯,即使18年熊市,平安利润也会爆发。17年900亿利润的基础上肯定还会继续维持利润高增长。况且,资本市场对保险利润的影响会逐渐缩小。当期利润也并不真实反应平安的盈利能力,平安的盈利能力被大大低估了。因为保险的结算会计准则导致它当期盈利无法释放。
10.保险是高杠杆金融股,一旦金融危机来临容易崩溃?
答:说对了一半,就是保险是高杠杆。但是保险公司是非常保守的高杠杆,是低风险的高杠杆。平安超过7成投资是固定收益。也就是大部分是A级以上的债权。如果平安投资标的都大量的无法兑现,我无法想象这个世界,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意味着,中国最高信用级别的团体崩溃。如果说企业要大量崩溃,平安一定是最后倒下的那10%!因为它的投资对象那时候已经连债都无力偿还了。股权就不要想了,早已蒸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