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蒙联合考古简报(一) 河南省赴蒙古国考古项目是中国考古队首次在蒙古国境内开展的匈奴贵族墓葬考古项目,主要对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发掘和研究。2019年6-7月,中蒙联合考古队顺利完成编号M189的墓葬发掘,持续3年的田野考古工作终于揭开了这座墓葬的神秘面纱。 M189发掘区全景 M189为带有斜坡墓道的沙坑积石墓,整体平面呈甲字形。地面上用石块围绕墓室和墓道边缘砌出高0.1-1.5米高的墙,墙内用沙石填满。墓顶有两层大小不等的石砌方格状结构,填充的石块中除一条南北石梁贯穿墓室和墓道中部的石梁之外,其余大部分为不规则分布。密集的石块堆积底部有着数层呈鱼骨状规则分布的木头层,大部分木头的一端都有火烧痕迹。另外通过测年等手段在墓室中部确认了一处东汉时期盗洞的支护结构遗迹。 在距离墓顶约11米的深度发现木椁棚板。棚板上部东侧有一具俯身直肢青年男性人骨,上半身位于椁顶中部,随着棚板塌陷而陷入椁内,下肢部分在外部。这具人骨究竟属于被扰动至外部的墓主,抑或是被盗洞塌陷掩埋的盗墓者,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发掘确认为葬具一棺两椁结构,均为南北向放置。木棺外髹红漆,可确认盖板为多块木板由燕尾榫拼合而成。棺内随葬品被盗一空,未见墓主遗骨,但发现了诸多特殊的现象。棺内底部先铺一层织物,然后再铺一层带壳的黍,并夹杂有少量的藜,其上复铺织物,再铺一层带壳的黍和大量木屑,并夹杂有碎小炭屑和藜,最后铺织物纳尸。 椁顶人骨 ▼ 残存的随葬品多位于外椁与内椁之间,可分为生活用器、车马器和兵器三类。其中西北角发现大型陶瓮和小型陶罐各一件,东南角出土陶罐一件,烧制火候均不高,硬度不强,均被积沙压碎。其余随葬品则多出土在内外椁之间的东南角,多数放置于木箱内,木箱仅残存底部。箱内器物残碎较甚,可辨者有铜鍑、带兽面辅首铜器、铜质带流器、铁钩、鎏金银龙、银环、玉带钩、木耳杯、皮制马具、毛发织物等。 金器与绿松石饰品 铁胎包金饰 花瓣状盖弓帽
玉带钩 棺底的谷物及织物层 带铺首的铜器残部 ![]() ![]() ![]() 鎏金银龙及出土现场 带足铜器残部 马形铜饰件 绿松石饰品 绿松石饰品 ![]() 来源|河南省赴蒙古国考古队 摄影|任 潇 刘 斌 聂 凡 排版|牛 维 审核|刘海旺 出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投稿|hnkgyjy@126.com |
|
来自: 行者aw7sg93q3w > 《文件夹1》